捉襟見肘(拼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莊子及其後學《莊子·讓王》。
捉襟見肘(襟:亦作衿,衣服胸前的部分。捉襟:整理衣襟。見:同“現”,露出)指整理壹下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爛,生活窘困;也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連動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成語典故
《莊子.讓王》
曾子居衛,缊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曳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誌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