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驪得珠
拼音:
[t?n l? d? zhū]
解釋:
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原指冒大險得大利。後常比喻文章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
出處:
《莊子?列禦寇》:?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舉例造句:
寫文章時要扣緊主題,要探驪得珠抓住要點。
成語典故:
很久很久以前,有壹戶人家住在黃河邊上,靠割蘆葦、編簾子簸箕為生,日子過得非常貧困。
有壹天,兒子在河邊割蘆葦,烈日當空,曬得他頭昏眼花,於是他就坐下來休息。他望著眼前的河水在陽光下閃耀著粼粼波光,想起父親說過,在河的最深處有許多珍寶,可是誰也不敢去,因為那裏住著壹條兇猛的黑龍叫驪龍,他想,要是潛到河底,找到珍寶,我們壹家人就用不著像現在這樣壹天幹到晚,三頓還吃不飽,不如豁出去試壹試。他把心壹橫,三下兩下脫了衣服,壹頭紮進冰冷的`河裏。
開始他還看得見四周的小魚在遊來遊去,再往深處,光線變得越來越暗,水也越來越涼,最後,他什麽都看不見了,四周壹團漆黑。他心裏有點害怕,不知該往哪兒遊。就在這時,不遠處有壹個圓圓的物體在閃閃發光,定睛細看,啊,原來是明珠!他憋足壹口氣遊過去,雙手抱住明珠,使勁壹拽,明珠就到了他懷裏。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後撒腿就往家跑。
父親壹見明珠,就問他是從哪兒得到的。他把經過壹五壹十地向父親講述壹遍。父親聽了說:?好險哪!這顆價值千金的明珠是長在黑龍下巴底下的,妳摘它的時候黑龍必定是睡著了。它要是醒著,妳可就沒命了。?
這個成語,跟白居易和劉禹錫也有壹段故事。話說大唐某年冬日的壹天傍晚,白居易和壹群文人在香山聚會。菜上齊後,白居易起身道:?如此良宵,難得各位聚會,咱們還是以詩會友,賦詩暢飲吧。?眾人求題,他就說以南朝興廢金陵懷古為主旨。大家興致勃勃,個個躍躍欲試。此時卻看劉禹錫,端起壹杯酒,壹飲而盡。大家壹看急了:?老劉,妳耍賴呢,詩還沒寫呢? 劉禹錫不慌不忙,扯過壹張紙來,眨眼工夫,寫出壹首《西塞山懷古》,詩曰:?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壹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白居易壹看,豎起大拇指:?好詩!我們本欲壹塊下海探驪龍,妳卻先得了龍珠,剩下的壹鱗半爪還有什麽用啊!?眾人隨聲附和,仰天大笑,隨後收起筆墨,開懷暢飲,通宵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