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風俗習慣的成語

風俗習慣的成語

風俗人情 指壹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出處:唐·杜牧《唐故範陽盧秀才墓誌》:“因言燕趙間山川夷險,教令風俗人情之所短長。”

風土人情 風土:山川風俗、氣候等的總稱;人情:人的性情、習慣。壹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又問了問褚壹官走了幾省,說了些那省的風土人情,論了些那省的山川形勝。”

改俗遷風 遷:改。改變風俗習氣。

出處:《梁書·何胤傳》:“兼以世道澆暮,爭詐繁起,改俗遷風,良有未易。”

古道熱腸 古道:上古時代的風俗習慣,形容厚道;熱腸:熱心腸。指待人真誠、熱情。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幾個人當中,畢竟是老頭子秦梅士古道熱腸。”

化民易俗 教化百姓,改變風俗。

毀風敗俗 敗壞良好的風俗。同“傷風敗俗”。

出處:《晉書·劉毅傳》:“毀風敗俗,無益於化;古今之失,莫大於此。”

極重不反 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於消極方面。同“極重難返”。

出處: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為聖經,已成極重不反之勢。”

極重難返 猶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於消極方面。

出處:清·顧炎武《日知錄·蘇松二府田賦之重》:“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始於景定,訖於洪武,而征科之額,十倍於紹煕以前者也。”

絕國殊俗 絕國:異國。殊俗:不同的風俗。指身在異國不同風俗的地方。

披發文身 古代吳越壹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披散,身刺花紋。

出處:《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遷風移俗 猶言移風易俗。改變舊的風俗習慣。

染風習俗 指受風俗影響而有所習染。

出處:《雲笈七簽》卷五六:“五氣者,隨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風習俗,所以變化無窮,不惟萬數。”

熱腸古道 熱腸:熱心腸;古道:上古時代的風俗習慣,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誠、熱情。

出處:清·吳趼人《糊塗世界》:“老哥熱腸古道,我們是壹向欽佩的。”

入邦問俗 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同“入國問俗”。

入國問俗 國:原指都城,後多指國家。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

出處:《禮記·曲禮上》:“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入境問俗 進入別的國家,先問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風俗習慣,以免違犯。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傷風敗化 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同“傷風敗俗”。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壹壹回:“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當作‘情’字,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還自謂風月多情,無關緊要。”

傷風敗俗 傷、敗:敗壞。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

出處:唐·韓愈《論佛骨表》:“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傷化敗俗 指敗壞教化和風俗。

出處:《漢書·貨殖傳》:“又況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發、雍樂成之徒,猶夏齒列,傷化敗俗,大亂之道也。”

傷教敗俗 指敗壞教化和風俗。同“傷化敗俗”。

出處:明·馬中錫《罪言》:“今諸小道家淺陋無理,葬得善地,雖殺人巨盜,亦可獲福;課得美占,雖弒父與君,亦無大害。傷教敗俗,莫過於此。”

時殊風異 時:時代。風:風俗。殊、異:不同。時代不同,風俗也不同。

樹俗立化 樹立風俗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