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用形狀組四字成語

用形狀組四字成語

1. 關於形狀的成語或四字詞

外圓內方 天高地厚 地擴方圓 模棱兩可

模棱兩可

mó léng liǎng kě

〖解釋〗模棱:含糊,不明確;兩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指不表示明確的態度,或沒有明確的主張。

〖出處〗《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示例〗他害怕事情壹旦變化,他將有不測大禍,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壹句~的話。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四四方方

形容做人很正直,也可以形容事務很方正的樣子!

奇形怪狀

成語詞目 奇形怪狀

拼音發音 qí xíng guài zhuàng

解釋意思 不同壹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狀。

成語出處 《晉書·溫嶠傳》:“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嶠遂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成語舉例 鐵索千尋取得來,~誰能識?(唐·吳融《太湖石歌》)

註:~代替表示奇形怪狀 成語的意思

錯落有致

發 音 cuò luò yǒu zhì

釋 義 錯落:參差不齊。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出 處 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遍山皆青皮古松,不下數百株,太湖石亦高低錯落有致,異鳥飛翔,哢音木杪,真蓬萊仙境也。”

千形萬態形:形狀。多種多樣的形狀。

千形萬狀各式各樣的形狀。形容變化多。

怪形怪狀奇異古怪的形態、樣子。

詭形怪狀詭:怪異。奇特怪異的形狀。

鬼形怪狀猶言奇形怪狀。指不同壹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狀。

詭狀殊形詭:怪異。奇奇怪怪的形狀。

詭狀異形詭:怪異。奇奇怪怪的形狀。

灰心槁形形容意誌消沈,形體枯槁。

活形活現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親眼看到壹般。同“活龍活現”。

駭狀殊形猶言奇形怪狀。

奇形怪狀不同壹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狀。

奇形異狀奇異的形狀。亦作“奇形怪狀”。

殊形怪狀奇奇怪怪的形狀。

殊形詭狀猶言奇形怪狀。不同壹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狀。

形形 *** 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 *** :原指生出這種顏色。指各式各樣,種類很多。

佹形僪狀指奇形怪狀。

千奇百怪形容各種各樣奇怪的事物。

五花八門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多種多樣多方面,各種各樣或有變化。

各式各樣指多種不同的式樣、種類或方式。

各種各樣具有多種多樣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種類。

千式百樣各種各樣。

不成方圓方圓:借指規矩。形容言語行動沒有規矩,不成樣子。

2. 用狀組四字成語

不堪言狀 指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不可名狀 名:用言語說出;狀:描繪,形容。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不可言狀 言:說;狀:描繪。無法用言語形容。

出言無狀 說話放肆,沒有禮貌。

憨狀可掬 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頑皮嬌癡、單純幼稚的樣子充溢在外。招人喜愛。

行行出狀元 比喻不論幹哪壹行,只要熱愛本職工作,都能做出優異的成績。

驚恐萬狀 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恐慌萬狀 形容害怕驚慌到極點。

莫可名狀 名:用言語說出;狀:描繪,形容。不能用言語來形容。指事物極復雜微妙,無法描述。

奇形怪狀 不同壹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狀。

千變萬狀 變化繁多,呈現出各種情狀。

怪形怪狀 奇異古怪的形態、樣子。

3. 形狀的形四字詞語

奇形怪狀、

形單影只、

形影不離、

自慚形穢、

相形見絀、

原形畢露、

形跡可疑、

形形 *** 、

形影相吊、

鳩形鵠面、

形勢逼人、

彪形大漢、

得意忘形、

如影隨形、

喜形於色、

形格勢禁、

隱介藏形、

形制之勢、

形親之國、

無形之罪、

窮形盡致、

勞神苦形、

消患未形、

隨物賦形、

遺物忘形、

枉直隨形、

匿影藏形、

形同虛設、

形影相追、

像形奪名

4. 描寫形狀的四字成語

博碩肥腯 博碩:形狀大;腯:音‘途’,肥壯。指六畜肥壯。

出處:《左傳·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途。’”

登高能賦 賦:寫作。登得高,看得遠,能夠描繪形狀,鋪陳事勢。指國家的有用人才。

出處:《詩經·鄘風·定之方中》:“終然允臧。”毛亨傳:“升高能賦……可以為大夫。”

鬼形怪狀 猶言奇形怪狀。指不同壹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狀。

出處:《禪真逸史》第二十回:“看看走近城邊,驀然城門開處,突出四個夜叉,生得鬼形怪狀,面目猙獰,種種奇異之像。”

河目海口 河目:形狀像河壹樣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長;海口:像大海壹樣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出處:《孔子家語·困誓》:“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獨立於東郭門外。或人謂子貢日:‘東門外有壹人焉,其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孝經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澤。”

鳩形鵠面 鳩形:斑鳩的形狀,腹部低陷,胸骨突出;鵠面:黃鵠的面色。形容身體消瘦,面容憔悴。

出處:《資治通鑒·梁紀·簡文帝大寶元年》:“死者蔽野,富室無食,皆鳥面鵠形。”

具體而微 具體:各部分已大體具備;微:微小。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大體都有了,不過形狀和規模比較小些。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

龍馬精神 龍馬:古代傳說中形狀象龍的駿馬。比喻人精神旺盛。

出處:唐·李郢《上裴晉公》詩:“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

南箕北鬥 箕:星宿名,形狀象簸箕;鬥:星宿名,形狀象酒鬥。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

出處:《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

奇形怪狀 不同壹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狀。

出處:《晉書·溫嶠傳》:“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嶠遂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奇形異狀 奇異的形狀。亦作“奇形怪狀”。

千形萬狀 各式各樣的形狀。形容變化多。

日角龍顏 舊時相術家指額頭隆起為龍顏。稱之為為帝王的貴相。日角,額角中央部分隆起,形狀如日。

出處:《梁書·元帝紀》:“陛下日角龍顏之姿,表於徇齊之日;彤雲素氣之瑞,基於應物之初。”

三首六臂 神道的形狀。後比喻神通廣大,本領出眾。同“三頭六臂”。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三回:“子牙見對營門壹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三頭八臂 神道的形狀。後比喻神通廣大,本領出眾。同“三頭六臂”。

出處:《法苑珠林》卷九:“[修羅道者]體貌粗鄙,每懷瞋毒,棱層可畏,擁聳驚人,並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雲。”

勢合形離 勢:形狀;形:形體。形體各自獨立,結構完整不分。

出處: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桁梧復叠,勢合形離。”

殊形詭狀 猶言奇形怪狀。不同壹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狀。

殊形妙狀 殊:特異。形狀很特異奇妙。

隨方逐圓 ①指立身行事無定則。②根據物體的形狀、地形的高低等作出與之相適應的設計構造。

像形奪名 比擬其形狀,而訛易本名。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七回:“又有叫作甚麼綠荑的,還有甚麽丹椒、蘼蕪、風連,見於《蜀都賦》。如今年深歲改,人不能識,故皆象形奪名,漸漸的喚差了,也是有的。”

形枉影曲 東西的形狀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彎曲了。比喻有什麽原因就會有什麽結果。

出處:《列子·說符》:“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

遙遙相對 遠遠地對著。多形容兩樣事物的性質或形狀相類似,配得上。

5. 用狀組四字成語

不堪言狀 指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不可名狀 名:用言語說出;狀:描繪,形容。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不可言狀 言:說;狀:描繪。無法用言語形容。

出言無狀 說話放肆,沒有禮貌。憨狀可掬 可掬:可以用手捧取。

形容頑皮嬌癡、單純幼稚的樣子充溢在外。招人喜愛。

行行出狀元 比喻不論幹哪壹行,只要熱愛本職工作,都能做出優異的成績。驚恐萬狀 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恐慌萬狀 形容害怕驚慌到極點。莫可名狀 名:用言語說出;狀:描繪,形容。

不能用言語來形容。指事物極復雜微妙,無法描述。

奇形怪狀 不同壹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狀。千變萬狀 變化繁多,呈現出各種情狀。

怪形怪狀 奇異古怪的形態、樣子。

6. 表示形狀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奇形怪狀

成語拼音:qí xíng guài zhuàng

成語解釋:形容形狀稀奇古怪;與眾不同。

成語出處:唐 房玄齡《晉書 溫嶠傳》:“須臾,見水族覆滅,奇形異狀,或乘車馬著赤衣者。”

2、方方正正

成語拼音:fāng fāng zhèng zhèng

成語解釋:四四方方,規規矩矩

成語出處:朱自清《揚州的夏日》:“這壹帶的茶館布置都歷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樓可比。”

3、千形萬態

成語拼音:qiān xíng wàn tài

成語解釋:形:形狀。多種多樣的形狀

成語出處:梁啟超《慧觀》:“各自占壹世界,而各自謂世界之大,已盡於是,此外千形萬態,非所見也。”

4、方底圓蓋

成語拼音:fāng dǐ yuán gài

成語解釋:方底器皿,圓形蓋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成語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

5、珠圓玉潤

成語拼音:zhū yuán yù rùn

成語解釋:像珍珠那樣 *** ;像美玉那樣潤澤。形容皮膚、歌喉;文筆等圓潤而富有光彩。潤:潤滑;光滑。

成語出處:明 汪珂玉《珊瑚網 名畫題跋》:“黃鶴仙翁寄余詩畫,兩學賢友俱有和章,明窗展玩,珠圓玉潤,照耀後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