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jǐ zhī bǐ]
也說知彼知己。《孫子兵法·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意思是對敵我雙方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後也用“知己知彼”泛指了解自己和對方。
知難而退
[zhī nán ér tuì]
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後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後退。
知足常樂
[zhī zú cháng lè]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知法犯法
[zhī fǎ fàn fǎ]
懂得某項法令、規章而故意違犯。
知遇之恩
[zhī yù zhī ēn]
給予賞識和重用的恩情。
知人善任
[zhī rén shàn rèn]
了解人並且善於任用人。
知恩報恩
[zhī ēn bào ēn]
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報答人家的恩惠。
百度漢語APPAI讓學習更簡單立即下載
知行合壹
[zhī xíng hé yī]
明代王守仁的唯心主義認識論命題。反對“知在行先”的說法,認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又說“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即致吾心之良知;行,即致良知於事事物物。知行合壹的本體是良知。
知易行難
[zhī yì xíng nán]
知:懂得。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實行其事較難。
知無不言
[zhī wú bù yán]
凡是知道的沒有不說的。
知人論世
[zhī rén lùn shì]
原指為了了解歷史人物而論述他的時代背景。後也指鑒別人物的好壞,議論世事的得失。
知人之明
[zhī rén zhī míng]
能認識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知白守黑
[zhī bái shǒu hēi]
意思是對是非黑白,雖然明白,還當保持暗昧,如無所見。這是道家的消極處世態度。
知情識趣
[zhī qíng shí qù]
懂情意,善體貼。《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難得這好人,又忠厚,又老實,又且知情識趣,隱惡揚善,千百中難遇此壹人。”李劼人《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二:“要仔細看看這個婆娘……到底像不像 陸茂林 所說的那樣又規規矩矩、又知情識趣?”
知止不殆
[zhī zhǐ bù dài]
殆:危險。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遇到危險。舊時勸人行事不要過分。
知我罪我
[zhī wǒ zuì wǒ]
形容別人對自己的毀譽。
知命之年
[zhī mìng zhī nián]
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知雄守雌
[zhī xióng shǒu cí]
雄:雄強;雌:雌伏,不倔強。棄剛守柔。比喻與人無爭。
知微知彰
[zhī wēi zhī zhāng]
微:細小。彰:明顯。既了解細小的萌芽狀態,又了解發展起來後的顯著特征。形容了解事物發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知過必改
[zhī guò bì gǎi]
認識到自己錯了就壹定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