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白守黑是壹個成語,拼音是zhī bái shǒu hēi,意思是對是非黑白,雖然明白,還當保持暗昧,如無所見。這是道家的消極處世態度。出自春秋戰國老子《道德經》:“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譯文:深知什麽是明亮,卻安於暗昧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模式。
和光同塵,漢語成語,拼音是hé guāng tóng chén,意思是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處世態度。出自春秋戰國老子《道德經》:“和其光,同其塵。”譯文:蘊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於塵世之中。
擴展資料:
老子明確反對用仁、義、禮、智、信這些儒家的規範約束人,塑造人,反對用這些說教扭曲人的本性即不要按照聖賢所制定的清規戒律去束縛人們,而應當讓人們返回到自然素樸狀態,即所謂“返璞歸真”。
老子主張用柔弱、退守的原則來保身處世,並要求“聖人”也應以此作為治國安民的原則。告誡人們要居於最恰切、最妥當的地位,面對社會紛亂爭鬥的場面。含有持靜、處後、守柔的意思,同時也含有內收、凝斂、含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