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如下:
不可輕犯、明知故犯、壹幹人犯、犯而不校、風流罪犯、犯而勿校、逆指犯顏、逆天犯順、
知法犯法、犯言直諫、纖毫無犯、犯顏直諫、犯上作亂、作奸犯罪、毫毛不犯、犯關排闥。
“犯”字***5畫,筆畫筆順分別為:
第1畫:撇;第2畫:彎鉤;第3畫:撇;第4畫:橫折鉤;第5畫:豎彎鉤。
“犯”的拼音為fàn,左右結構,書寫時先寫左半邊,再寫右半邊。常見釋義有:①抵觸,違反:犯規。犯法。
犯罪。犯顏(舊時指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犯諱。②違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犯人。罪犯。③侵害,進攻:侵犯。秋毫無犯。④觸發,發作:犯病。犯愁。犯疑。⑤做錯事情:犯錯誤。
詳細釋義
猶犬之觸反瑞信是犯之範式。本義:抵觸、違反。
(1) 同本義
犯,侵也。——《說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轉註為凡幹陵違逆之稱。
軓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世說新語·自新》
(2) 又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侵犯他國領土);犯境(犯邊。侵犯邊界)
(3) 觸犯,冒犯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諸葛亮《出師表》
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 曹操之忌。——《三國演義》
(4) 又如:犯忌諱;犯闕(危害國家,對抗朝廷。闕:指朝廷);犯顏(冒犯他人的尊嚴。顏:顏面,引申為尊嚴,威嚴);犯鱗(因直諫觸犯君王);犯眾(觸犯眾人)
(5) 襲擊?
王祖帥諸壘***救之,夜犯 燕軍, 燕人逆擊,走之。——《資治通鑒》
(6) 遭遇;頂著;冒著?
觸風雨,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