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撓
拼音: bǎi zhé bù náo
解釋: 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誌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出處: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舉例造句: 漢陽民軍總司令黃興,系湖南長沙縣人,向來主張革命,屢仆屢起,百折不撓。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回
不屈不撓
拼音: bù qū bù náo
解釋: 屈:屈服;撓:彎曲。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出處: 《漢書·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不詘。”
舉例造句: 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不屈不撓,定歸開出信教自由的理數。 清·頤瑣《黃繡球》第二十九回
堅忍不拔
拼音: jiān rěn bù bá
解釋: 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誌堅定,毫不動搖。
出處: 宋·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舉例造句: 靠著各位熱血至誠,堅忍不拔,百年壹日,萬人壹心,將來必定有壹個成功的日子。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第四回
堅定不移
拼音: jiān dìng bù yí
解釋: 移:改變,變動。穩定堅強,毫不動搖。
出處: 《資治通鑒·唐記·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舉例造句: 他們走得很慢,然而是堅定不移地向前走。 茹誌娟《澄河邊上》
鍥而不舍
拼音: qiè ér bù shě
解釋: 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處: 《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舉例造句: 夫固謂壹人鍥而不舍,則行美於本性矣。 章炳麟《菌說》
堅持不懈
拼音: jiān chí bù xiè
解釋: 懈:松懈。堅持到底,壹點不忪懈。
出處: 《清史稿·劉體重傳》:“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復濮州。”
舉例造句: 這些都證明我們對於加強統壹戰線實行革命政策來進行抗日戰爭的這種方針,是堅持不懈的。 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