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歷史的成語如下:
1、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壹再邀請。
2、才高八鬥: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3、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4、指鹿為馬: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5、百折不撓: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誌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6、圍魏救趙: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7、唇亡齒寒: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8、封金掛印:謂不受賞賜,辭去官職。
9、東山再起:東晉時謝安退職後曾在會稽東山隱居(今浙江上虞縣);後來又出任要職。現以此比喻隱退後再度任職或失勢後又重新得勢。
10、背水壹戰: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後是水;表示沒有退路。原作“背水陣”;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壹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