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匯中壹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壹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壹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壹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於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 形象鮮明的作用。
成語跟四字詞語的本質區別是,成語有歷史故事襯托與哲學意義,即表裏二重意思,缺壹不可。而普通詞語則未必兩者兼備,如“東北季風”、“全面來襲”之類有其相似之處,但是這些都不是成語。又如“見怪不怪”是成語,但“見慣不怪”只是詞語。成語若拆開解釋便會失去原本的意義,而詞語拆開分別解釋與組合解釋,意思壹樣。成語中的文法及詞語結構常與現今的白話文有所差異,文字的使用較為凝煉。另外,成語的詞組裏的單詞如任意抽換成其他的單詞使用,可能被視為誤用,而刻意抽換成其他單詞以表示不同的意義,則會被視為特殊的修辭手法,然而這兩者之間的界限往往不是那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