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圖索驥
拼音: àn tú suǒ jì
解釋: 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出處: 《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舉例造句: 每見壹班按圖索驥者,多失於驪黃牝牡。
典故:《後南柯·訪舊》:南之裸將,刻舟求劍,按圖索驥,是求材必視乎門蔭,用人必限以資格,千古銓政之壞,人才不興,大都由此!”另壹說法出自: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2.不分軒輊
拼音: bù fēn xuān zhì
解釋: 不分高下、輕重。比喻對待二者的態度或看法差不多。
出處: 《後漢書·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後不能令人軒……臣所恥也。”
舉例造句: 但先入之言,容易見聽,如果有兩個人在慈禧太後心目中不分軒輊,那時想起溥倫的話,關系出入就太大了。?
典故:《後漢書·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後不能令人軒……臣所恥也。”
3.峨冠博帶
拼音: é guān bó dài
解釋: 峨:高;博:闊。高帽子和闊衣帶。古代士大夫的裝束。
出處: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壹折:“必定是峨冠博帶壹個名士大夫。”
舉例造句: 忽人報:“門外有壹先生,峨冠博帶,道貌非常,特來相探。”
典故:曹操常有取荊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並降將呂曠、呂翔等領兵三萬,屯樊城,虎視荊州、襄陽。呂翔對曹仁說,今劉備屯兵新野,招兵買馬,應早除去。曹仁覺得此話有理,便派二呂前去攻取新野。在戰鬥中,呂曠、呂翔分別被趙雲,張飛刺死,其余眾軍士多被擒獲。曹仁得報後大怒,遂起本部兵馬,意欲踏平新野報仇消恨。曹仁在與蜀兵作戰中,慘遭失敗,不但未能踏平新野,自家的樊城反而被劉備占領了。曹仁折了好些人馬,無奈,只得星夜投奔許昌。他在路上打聽到劉備軍中因有單福作軍師,為他設謀定計,才得以連戰連勝。
4.?白衣卿相
拼音: bái yī qīng xiàng
解釋: 古時指進士。唐代人極看重進士,宰相多由進士出身,故推重進士為白衣卿相,是說雖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資望。
出處: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壹·散序進士》:“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壹品白衫’。”
舉例造句: 小生不才殺者波,也是國家白衣卿相。
典故: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壹·散序進士》:“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壹品白衫’。”
宋.柳永《鶴沖天.黃金榜上》:“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5.白衣秀士
拼音: bái yī xiù shì
解釋: 指未曾獲得功名的書生。
出處: 元·馬致遠《嶽陽樓》第二折:“至如呂巖,當初是個白衣秀士、未遇書生,上朝求官。”
舉例造句: 寡人扮作白衣秀士,私行徑投丞相府裏,商量下江南收川廣之策。
典故:元·馬致遠《嶽陽樓》第二折:“休道他至如呂巖,當初是個白衣秀士、未遇書生,上朝求官,在?邯鄲道王化店,遇著鐘離師父,再三點化,纔得成仙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