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ō tāo xiōng yǒng
解釋: 洶湧:水勢騰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處: 《三國誌·吳書·孫策傳》:“帝見波濤洶湧,嘆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譯文:皇帝看見波浪又大又急,感嘆道:唉,這就是天地隔開南北的原因。
舉例造句: 我跟著書本活了那麽長的時間。我的心仿佛落在壹個波濤洶湧的海上受著顛簸。
2、 排山倒海
拼音: pái shān dǎo hǎi
解釋: 推開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強盛,聲勢浩大。
出處: ”宋·楊萬裏《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譯文:疾病剛來的時候勁頭很強,力量強盛,聲勢浩大擋也擋不住。
舉例造句: 這種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頑固勢力所不能抵擋得住的。
3、洶湧彭湃
拼音: xiōng yǒng péng pai
解釋: 波浪翻騰,互相撞擊。亦比喻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出處: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譯文:沸騰近乎發怒,波浪翻騰,互相撞擊。
舉例造句:同時南方的革命浪潮壹天天洶湧彭湃起來了。
4、驚濤駭浪
拼音: jīng tāo hài làng
解釋: 濤:大波浪;駭:使驚怕。洶湧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爭。
出處: 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海雲樓記》:“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譯文:每次想到之前所經歷的險惡的環境,又何曾不感到害怕。
舉例造句: 又覺得身體動蕩,仿佛在驚濤駭浪的小船裏。
5、 浩浩蕩蕩
拼音: hào hào dàng dàng
解釋: 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後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出處:宋·範仲淹《嶽陽樓記》:“浩浩蕩蕩,橫夫際涯。”譯文:水勢浩大,無邊無際。
舉例造句: 壹時只見寧府大殯浩浩蕩蕩,壓地銀山壹般從北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