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描寫請教的成語

描寫請教的成語

耕當問奴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出處:《宋書·沈慶之傳》:“治國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

好問決疑 喜歡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的疑問。

好問則裕 好:喜歡;裕:富裕。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學識就會淵博精深。

出處:《尚書·湯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謀道作舍 造房子請教路人。比喻人多嘴雜,意見紛紛,辦不成事。

求道於盲 盲:盲人。向盲人問路。比喻向毫無所知的人請教。

出處:唐·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

山中宰相 南朝梁時陶弘景,隱居茅山,屢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人們稱他為“山中宰相”。比喻隱居的高賢。

出處:《南史·陶弘景傳》:“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問道於盲 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麽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出處:唐·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

移樽就教 樽:古代盛酒器;就:湊近。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面前***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壹回:“也罷,我們‘移樽就教’罷。”

以莛叩鐘 莛:草莖。原意是鐘的音量大,用草莖去敲,就不能使它發出應有的響聲。後比喻學識淺薄的人向知識淵博的人請教。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織當訪婢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出處:《宋書·沈慶之傳》:“治國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謀之,事何由濟?”

質疑問難 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於疑問反復討論、分析或辯論。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壹起討論。

出處:《漢書·陳遵傳》:“竦居貧,無賓客,時有好事者從之質疑問事,論道經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