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法亂紀:huài fǎ luàn jì,破壞法制和紀律。
作謂語;指破壞法紀。弁髦法紀:biàn máo fǎ jì,弁:黑布帽子;髦:兒童眉際的垂發;弁髦:蔑視,拋棄。
指蔑視拋棄法令和紀律。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目無法紀。
敗法亂紀:bài fǎ luàn jì,敗壞法令,擾亂紀律。作謂語、定語;指不守法。
目無法紀:mù wú fǎ jì,不把國家法律放在眼裏。形容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作謂語、定語;指無法無天。匕鬯不驚:bǐ chàng bù jīng,匕:古代的壹種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廟祭祀用物。
形容軍紀嚴明,所到之處,百姓安居,宗廟祭祀,照常進行。作謂語、定語;形容鎮定自若,紀律嚴明。
踐律蹈禮:jiàn lǜ dǎo lǐ,指遵循禮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處事。
不喪匕鬯:bù sàng bǐ chàng,匕、鬯,祭祀宗廟用物,借指宗廟祭祀。古代形容軍紀嚴明,百姓安堵,不廢宗廟祭祀。
作謂語;用於紀律等。匕鬯無驚:bǐ chàng wú jīng,形容法紀嚴明,無所驚擾。
同“匕鬯不驚”。作謂語、定語;形容鎮定自若,紀律嚴明。
囂風遂行:xiāo fēng suì xíng,囂風:喧鬧的風氣。指不安靜,不遵守紀律的風氣逐漸興盛起來。
作謂語、定語;用於局面等。柳營試馬:liǔ yíng shì mǎ,柳營:軍營。
比喻帶兵的將領紀律嚴明。作賓語、定語;指軍紀嚴明。
毫毛不犯:háo máo bù fàn,毫:細毛。壹絲壹毫也不侵占。
形容非常廉潔或守紀律。作謂語、定語;指軍紀嚴明。
雞犬不驚:jī quǎn bù jīng,形容行軍紀律嚴明,連雞狗都沒有受到驚動。也指平安無事。
作謂語、賓語、分句;形容軍紀嚴明。雞犬無驚:jī quǎn wú jīng,形容行軍紀律嚴明,連雞狗都沒有受到驚動。
也指平安無事。同“雞犬不驚”。
作謂語、賓語、補語、分句;形容軍紀嚴明。枉法取私:wǎng fǎ qǔ sī,枉:歪曲,違反;法:法律;取:謀取;私:私利。
曲解、破壞法律以謀取私利。指官吏違法亂紀,包庇壞人壞事。
目無三尺:mù wú sān chǐ,不把法制放在眼裏。形容違法亂紀,胡作非為。
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
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作謂語、定語;指無法無天。
烏合之眾:wū hé zhī zhòng,象暫時聚合的壹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壹群人。
作主語、賓語;指雜亂的壹群人。烏合之師:wū hé zhī shī,象暫時聚合的壹群烏鴉。
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軍隊。烏集之眾:wū jí zhī zhòng,猶言烏合之眾。
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壹群人。作主語、賓語;指雜亂的壹群人。
以身試法:yǐ shēn shì fǎ,身:親身,親自;試:嘗試。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
指明知故犯。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明知故犯。
作奸犯科:zuò jiān fàn kē,奸:壞事;科:法律條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作主語、謂語、定語;指犯法。瓦合之卒:wǎ hé zhī zú,瓦合:碎瓦相拼合。
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湊合在壹起壹樣的士兵。
比喻沒有組織紀律的軍隊。作賓語;指烏合之眾。
目無組織:mù wú zǔ zhī,不顧組織紀律的規定。作謂語、定語;指人沒有王法。
眼中有鐵:yǎn zhōng yǒu tiě,比喻軍容整肅。作謂語;定語;指紀律嚴明。
自由散漫:zì yóu sǎn màn,不受限制和約束,不守紀律。作謂語、定語、狀語、賓語;用於處事。
鼓角相聞:gǔ jiǎo xiāng wén,鼓:戰鼓;角:號角。戰鼓聲、號角聲不斷傳出。
形容軍隊駐地警戒,備戰不懈,紀律森嚴。作謂語、定語;用於軍隊或集體等。
威刑不肅:wēi xíng bù sù,威:權威;刑:刑律;肅:整肅。權威和法紀都不能整肅。
2. 遵守紀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1、把素持齋
讀音bǎ sù chí zhāi
釋義把:遵守。齋: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例句人人善念看經,個個~。
2、必經之路
讀音bì jīng zhī lù
釋義經:經過。必定要經過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須遵循的規律或做事必須遵守的法則。
例句老舍《無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號才是敵人反撲必經之路,那裏高,那裏窄,我們不易仰攻,也無法多用人力。我們須在適當時間,放棄了它,堅守主峰和二十七號。”
3、必由之路
讀音bì yóu zhī lù
釋義由:經由。必定要經過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須遵循的規律或做事必須遵守的法則。
例句發展科技,解放生產力是實現“四化”的~。
4、不令而信
讀音bù lìng ér xìn
釋義命令;信:信服。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從。
例句《孫子·九地》:“不約而親,不令而信。”
5、不違農時
讀音bù wéi nóng shí
釋義違:不遵守。不耽誤農作物的耕種時節。
例句~,減少誤工,也十分重要。
6、持齋把素
讀音chí zhāi bǎ sù
釋義遵守。齋:齋戒。謂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例句俺也曾看經念佛,俺也曾~。
7、大人不曲
讀音dà rén bù qū
釋義曲:不公正。舊時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壹定的原則,不偏私,不迎合。
例句漢·賈誼《鵬鳥賦》:“怵迫之徒兮,或趨東西,大人不曲兮,意變齊同。”
8、蹈規循矩
讀音dǎo guī xún jǔ
釋義指遵守規矩。同“蹈矩循規”。
例句明·徐霖《繡襦記·偽儒樂聘》:“空窮讀數行書,蹈規循矩沒是非。”
9、規矩準繩
讀音guī jǔ zhǔn shéng
釋義規矩:畫圓、方的工具;準繩:水準和繩墨,量平直的工具。指應當遵守的標準、法則。
例句要建立各種條令法規,使壹切活動都有個~作為依據。
10、恪守不渝
讀音kè shǒu bù yú
釋義嚴格遵守,決不改變。
例句“寧為玉碎,毋為瓦全”,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無數誌士仁人恪守不渝的崇高信條!
3. 關於“遵守紀律”的四字詞語有哪些1、遵紀守法 [ zūn jì shǒu fǎ ] :遵紀守法指的是每個從業人員都要遵守紀律和法律,尤其要遵守職業紀律和與職業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石。
例句:遵紀守法是對每個公民的起碼要求。
2、循規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循、蹈:遵循,依照。 規、矩是定方圓的標準工具,借指行為的準則。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現也指拘守舊準則,不敢稍做變動。
出 處:宋·朱熹《答方賓生書》:“循途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爾。”
3、約法三章 [ yuē fǎ sān zhāng ] :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 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出 處: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4、嚴以律己 [ yán yǐ lǜ jǐ ] :對自己要求嚴格。
造句: 宗旨不忘,群眾為上,嚴以律己,點滴做起。
5、秋毫無犯 [ qiū háo wú fàn ] :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 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 處: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大王(劉邦)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6、墨守成規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成規:現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則、方法。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出 處: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嘗墨守以為準的也。”
7、規行矩止 [ guī xíng jǔ zhǐ ] :規、矩:圓規和角尺,引伸為準則。 指嚴格按照規矩辦事,毫不茍且。也指辦事死板,不靈活。
出 處:晉·潘尼《釋奠頌》:“二學儒官,縉紳先生之徒,垂纓佩玉,規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於堂下,以待執事之命。”
8、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部、班:門類,次序;就:歸於。 按照壹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
出 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敘下去;自然有個歸結。”
9、中規中矩 [ zhòng guī zhòng jǔ ] :合乎壹定的標準或法則
10、廉潔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廉潔: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潔不貪,忠誠履行公職,壹心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