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舍筆而絕文言文

舍筆而絕文言文

1. 文言文翻譯

譯文:汝州有壹個土財主,家產很多,但是幾輩子都不識字。有壹年,請了壹位楚地的先生教他的兒子。這位先生開始教他兒子握筆臨帖。寫壹畫,教他說:“這是壹字”;寫兩畫,教他說:“這是二字”;寫三畫,教他說:“這是三字”。那孩子便喜形於色地扔下筆跑回家裏,告訴他父親說:“孩兒全會了!孩兒全會了!可以不必再麻煩先生,多花學費了。快把他辭了吧。”他父親壹聽很高興,就照他說的辦了。準備好了錢打發走了這位先生。過了些時候,他父親打算請位姓萬的親友來喝酒,讓他早晨起來就寫請帖。過了好長時間也不見寫完,便去催促。這孩子氣憤地說:“天下的姓那麽多,幹嘛姓萬!害得我從早晨到現在,才寫完五百畫。”

寓意:壹般初步學習的人,往往對所學的知識只有壹點了解,就誌得意滿的以為自己已經懂得很多了,以為全學會了,這般人的幼稚無知,差不多就類似這位寫萬字的孩子壹樣。

2. 絕的文言文用法

絕 jué

動:

斷;斷絕。《荊軻刺秦王》:“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停止;止歇。《口技》:“忽然撫尺壹下,群響畢絕。”

絕命;死。《孔雀東南飛》:“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

橫渡。《勸學》:“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形:

隔絕的;封閉的《桃花源記》:“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到極點的;不能超越的。《與朱元思書》:“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副:

很 十分 。《核舟記》:“佛印絕類彌勒。”

絕對;完全。《促織》:“而心目力俱窮,絕無蹤響。”

3. 滕山閣序文言文

樓主,是<<;滕王閣序>>;吧,是高中的課文,我們還背過!

王勃(著)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相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壹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愛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淩雲而自惜;鐘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壹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4. 舍本逐末的古文

上農 三曰—— 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

民農非徒為地利也,貴其誌也。民農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

民農則重,重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壹。民農則其產復,其產復則重徙,重徙則死處而無二慮。

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誌,無有居心。

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以是為非,以非為是。 後稷曰:“所以務耕織者,以為本教也。”

是故天子親率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業。是故當時之務,農不見於國,以教民尊地產也。

後妃率九嬪蠶於郊,桑於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絲繭之功,以力婦教也。

是故丈夫不織而衣,婦人不耕而食,男女貿功,以長〔以〕生,此聖人之制也。故敬時愛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

可以益,不可以損。壹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此大任地之道也。 故當時之務,不興土功,不作師徒,庶人不冠弁、娶妻、嫁女、享祀,不酒醴聚眾,農不上聞,不敢私籍於庸,為害於時也。

(然後制野禁)茍非同姓,農不出禦,女不外嫁,以安農也。 〔然後制野禁。

〕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糞。齒年未長,不敢為園囿。

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農不敢行賈,不敢為異事。

為害於時也。 然後制四時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澤(人)不敢灰僇,繯網罝罦不敢出於門,罛罟不敢入於淵,澤非舟虞,不敢緣名,為害其時也。

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國家難治,三疑乃極,是謂背本反則,失毀其國。凡民自七尺以上,屬諸三官。

農攻粟,工攻器,賈攻貨。時事不***,是謂大兇。

奪之以土功,是謂稽,不絕憂唯,必喪其粃。奪之以(水)〔本〕事,是謂龠,喪以繼樂,四鄰來(虛)〔虐〕。

奪之以兵事,是謂厲,禍因胥歲,不舉铚艾。數奪民時,大饑乃來。

野有寢耒,或談或歌,旦則有昏,喪粟甚多。皆知其末,莫知其本,真〔囗囗囗,囗囗囗囗。

〕 任地 四曰—— 後稷曰:子能以窪為原乎?子能藏其惡而揖之以陰乎?子能使畝士浄而甽浴土乎?子能使保濕安地而處乎?子能使藋荑毋淫乎?子能使子之野盡為泠風乎?子能使槁數節而莖堅乎?子能使穗大而穖均乎?子能使粟圓而薄糠乎?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強乎?為之若何? 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勞,勞者欲息。

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緩,緩者欲急。

濕者欲燥,燥者欲濕。 上田棄畝,下田棄圳。

五耕五耨,必審以盡。其深殖之度,陰土必得,大草不生,又無螟蜮。

今茲美禾,來茲美麥。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畝也;其博八寸,所以成圳也;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博〕六寸,所以間稼也。

地可使肥,(又)〔不〕可使棘。人肥必以澤,使苗堅而地隙,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緩。

草湍大月。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

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日至,苦菜死而資生,而樹麻與菽,此告民地寶盡(死)〔矣〕。

(凡)〔芄〕草生(藏)〔而〕(日中)〔己?〕出,豨首生而麥無葉,而從事於蓄藏,此告民究也。五時見生而樹生,見死而獲死。

天下時,地生財,不與民謀。 有年瘞土,無年瘞土。

無失民時,無使之治下。知貧富利器,皆時至而作,渴時而止。

是以老弱之力可盡起,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不知事者,時未至而逆之,時既往而慕之,當時而薄之,使其民而(郤)〔卻〕之。

民既(郤)〔卻〕,乃以良時慕,此從事之下也。操事則苦,不知高下,民乃逾處。

種稑禾不為稑,種重禾不為重,是以粟少而失功。 辯土 五曰—— 凡耕之道:必始於壚,為其寡澤而後枯;必厚其靹,為其唯厚而及;?者?之,堅者耕之,澤其靹而後之;上田則被其處,下田則盡其汙。

無與三盜任地:夫四序參發,大圳小畝,為青魚胠,苗若直獵,地竊之也;既種而無行,耕而不長,則苗相竊也;弗除則蕪,除之則虛,則草竊之也。故去此三盜者,而後粟可多也。

所謂今之耕也,營而無獲者:其早者先時,晚者不及時,寒暑不節,稼乃多菑,〔囗囗囗囗,囗囗囗〕實。其為畝也,高而危則澤奪,陂則埒,見風則?,高培則拔,寒則雕,熱則修,壹時而五六死,故不能為來。

不俱生而俱死,虛稼先死,眾盜乃竊。望之似有余,就之則虛。

農夫知其田之易也,不知其嫁之疏而不適也;知其田之(際)〔除〕也,不知其稼居地之虛也;(不除則蕪,除之則虛)此事之傷也。故畝欲廣以平,圳欲小以深;下得陰,上得陽,然後鹹生。

稼欲生於塵,而殖於堅者。慎其種,勿使數,亦無使疏。

於其施土,無使不足,亦無使有余。熟有耰也,必務其培。

其耰也(莖植)〔稹〕,(植)〔稹〕者其生也必先。其施土也均,均者其生也必堅。

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莖:本〕生於地者,五分之以也。莖生有行,故速長;弱不相害,故速大。

衡行必得,縱行必術。正其行,通其風,(夬心)〔夫必〕中央,帥為泠風。

苗,其弱也欲孤,其長也欲相與居,其熟也欲相扶。是故三以為族,乃多粟。

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

5. 梁讞字聞山文言文閱讀翻譯

梁巘,字聞山,安徽亳州人。乾隆二十七年舉人,官四川巴縣知縣。晚辭官,主講壽春書院,以工李北海書名於世。初為鹹安宮教習,至京師,聞欽天監正何國宗曾以事系刑部,時尚書張照亦以他事在系,得其筆法,因詣家就問。國宗年已八十餘,病不能對客,遣壹孫傳語。巘質以所聞,國宗答曰:“君已得之矣。”贈以所臨米、黃二帖。

後巘以語金壇段玉裁曰:“執筆之法,指以運臂,臂以運身。凡捉筆,以大指尖與食指尖相對,筆正直在兩指尖之間,兩指尖相接如環,兩指本以上平,可安酒杯。平其肘,腕不附幾,肘圓而兩指與筆正當胸,令全身之力,行於臂而湊於兩指尖。兩指尖不圓如環,或如環而不平,則捉之也不緊,臂之力尚不能出,而況於身?緊則身之力全湊於指尖,而何有於臂?古人知指之不能運臂也,故使指頂相接以固筆,筆管可斷,指鍥痛不可勝,而後字中有力。其以大指與食指也,謂之單勾;其以大指與食指中指也,謂之雙勾;中指者,所以輔食指之力也,總謂之‘撥鐙法’。王獻之七、八歲時學書,右軍從旁掣其筆不得,即謂此法。舍此法,皆旁門外道。二王以後,至唐、宋、元、明諸大家,口口相傳如是,董宗伯以授王司農鴻緒,司農以授張文敏,吾聞而知之。本朝但有壹張文敏耳,他未為善。王虛舟用筆祗得壹半,蔣湘帆知握筆而少作字樂趣。世人但言無火氣,不知火氣使盡,而後可言無火氣也。如此捉筆,則筆心不偏,中心透紙,紙上颯颯有聲。直畫粗者濃墨兩分,中如有絲界,筆心為之主也。如此捉筆,則必堅紙作字,輭薄紙當之易破。其橫、直、撇、捺皆與今人殊,筆鋒所指,方向迥異,筆心總在每筆之中,無少偏也。古人所謂屋漏痕、折钅義股、錐畫沙、印印泥者,於此可悟入。”巘少著述,所傳緒論僅此。當時與梁同書並稱,巘曰“北梁”,同書曰“南梁”。(選自《清史稿》

6. 鍥而不舍的文言文是什麽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騎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蚯無爪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蟹六跪而二鰲,非蛇鱔之穴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寫出具有該義項的成語並解釋。

(1)風雨興焉(焉)成語:解釋:

(2)功在不舍(舍)成語:解釋: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焉)

(2)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

(3)用心壹也(壹)

(4)用心躁也(糟)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