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難壹》:“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解釋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濫竽充數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壹壹聽之,處士逃。”
解釋
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鑿壁借光《西京雜記》
原文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壹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麽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妳家的書,通讀壹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毛遂自薦
原文
[編輯本段]
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壹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裏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裏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裏,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壹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從於殿上。毛遂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壹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譯文
[編輯本段]
秦兵圍困邯鄲的時候,趙國派遣平原君請求救兵,到楚國簽訂“合縱”的盟約。平原君約定與門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壹同(前往)。平原君說:“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夠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麽,(我)就在華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壹定要‘合縱’盟約簽定再返回。隨從人員不到外邊去尋找,在門下的食客中選取就夠了。”平原君找到十九個人,其余的人沒有可以選取的,沒辦法補滿二十人(的額數)。門下有(壹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毛遂(我)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壹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現在還少壹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我)趙勝門下到現在(有)幾年了?”毛遂說:“到現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現在,處在(我)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妳)沒有稱道(的話),趙勝(我)也沒有聽到(這樣的)贊語,這是因為(妳)沒有什麽才能的緣故。先生沒有才能,(所以)先生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我)就會象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與毛遂壹道前往(楚國)。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卻都沒有說出來。
毛遂到了楚國,與十九個人談論,十九個人都折服了。平原君與楚國談判“合縱”的盟約,(反復)說明“合縱”的利害關系,從太陽出來就闡述這些理,到太陽當空時還沒有決定,那十九個人對毛遂說:“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劍柄登階而上,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關系,兩句話就可以決定。今天,太陽出來就談論‘合縱’, 日到中天還不能決斷,(這是)為什麽?”楚王對平原君說:“這個人是幹什麽的?”平原君說:“這是(我)趙勝的舍人。”楚王怒斥道:“為什麽不下去?我是在同妳的君侯說話,妳算幹什麽的?”毛遂手握劍柄上前說道:“大王(妳)敢斥責(我)毛遂的原因,是由於楚國人多。現在,十步之內,大王(妳)不能依賴楚國人多勢眾了,大王的性命,懸在(我)毛遂的手裏。我的君侯在眼前,(妳)斥責(我)是為什麽?況且,毛遂(我)聽說湯以七十裏的地方統壹天下,文王以百裏的土地使諸侯稱臣,難道是由於(他們的)士卒眾多嗎?實在是由於(他們)能夠憑據他們的條件而奮發他們的威勢。今天,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裏,持戟的土卒上百萬,這是霸王的資業呀!以楚國的強大,天下不能抵擋。白起,不過是(壹個)小小的豎子罷了,率領幾萬部眾,發兵來和楚國交戰,壹戰而拿下鄢、郢,二戰而燒掉夷陵,三戰而侮辱大王的祖先。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趙國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卻不知道羞恥。‘合縱’這件事是為了楚國,並不是為了趙國呀。我的君主在眼前,(妳)斥責(我)幹什麽?”楚王說:“是,是!實在象先生說的,謹以我們的社稷來訂立‘合縱’盟約。”毛遂問:“合縱’盟約決定了嗎?”楚王說:“決定了。”於是,毛遂對楚王左右的人說:“取雞、狗和馬的血來:”毛遂捧著銅盤跪著獻給楚王,說:“大王應當歃血來簽訂‘合縱’的盟約,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於是毛遂在宮殿上簽定了‘合縱’盟約。毛遂左手拿著銅盤和血,而用右手招喚那十九個人說:“先生們在堂下相繼歃血。先生們碌碌無為,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依賴別人而辦成事情的人啊。”
平原君簽訂“合縱”盟約之後歸來,回到趙國,說:“趙勝(我)不敢再鑒選人才了。趙勝(我)鑒選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為沒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卻在毛先生這裏失去了。毛先生壹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威望高於九鼎和大呂。毛先生用三寸長的舌頭,強似上百萬的軍隊。趙勝(我)不敢再鑒選人才了。”於是把毛遂作為上等賓客對待。
刻舟求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鍥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解 釋
[編輯本段]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路過江的人),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裏。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壹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這樣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title 釋 義title]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或:情況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要改變,否則不能成功。
葉公好龍
典籍
[編輯本段]
出自《新序-雜事》。《新序》,西漢著名學者劉向采集舜、禹至漢代史實,分類編撰。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仆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裏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裏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譯文:
子張去拜見魯哀公,過了七天了魯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仆人去,說:“傳說妳喜歡人才,因此,冒著風雪塵沙,不敢休息而來拜見妳。 結果過了七天妳都不理我,我覺得妳所謂的喜歡人才倒是跟葉公喜歡龍差不多。據說以前葉公子高很喜歡龍,衣服上的帶鉤刻著龍,酒壺、 酒杯上刻著龍,房檐屋棟上雕刻著龍的花紋圖案。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裏。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 ,龍尾伸進了大廳。葉公壹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臉色驟變,簡直不能控制自己。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呀!他所喜歡 的只不過是那些似龍非龍的東西罷了!現在我聽說妳喜歡英才,所以不遠千裏跑來拜見妳,結果過了七天妳都不理我,原來妳不是喜歡人才 ,妳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罷了。詩經早說過:‘心中所藏,什麽時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離開了!”後來,大家就用“葉公好龍”來形容壹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愛好某樣事物,其實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歡!
評點
[編輯本段]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裏不壹的人。
葉公最著名的功勞是他不以怨報德,果斷率兵平定了白公勝的叛亂,從而穩定了楚國政權。之後,為了楚國的長治久安,把職位讓給別人,這壹讓賢之舉,被專家們評為不迷權貴、深明大義
守株待兔
[文言文]:
[編輯本段]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觸株②,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③,冀復得兔④。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⑤。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韓非子》
[簡譯]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壹棵樹樁。壹天,壹只跑得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民舍棄了他的農具,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壹只兔子。結果,兔子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現在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案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壹樣的錯誤呀!
[註釋]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斷樹根。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壹種農具,形狀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6釋——放下
7 以——用
8 治——統治
9 今——現在
10.宋人——宋國的人
註意:多用於貶義
寓意:
①不勞而獲,天上調餡餅的事情的不可能發生的。
②把偶然事件當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③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獲得成功的僥幸心理。
4.說明當時政策的腐敗,官員的愚笨。
黃粱壹夢
成語典故:黃粱壹夢典出唐代《枕中記》:“開成七年,有盧生名英,字萃之。於邯鄲逆旅,遇道者呂翁,生言下甚自嘆困窮,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當令子榮顯適意!’時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夢入枕中,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女為妻,女容甚麗,生資愈厚,生大悅!於是旋舉進士,累官舍人,遷節度使,大破戎虜,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孫十余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豈其夢耶?’翁笑曰:‘人生之適,亦如是耳!’生撫然良久,稽首拜謝而去。”經此黃粱壹夢,盧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上事亦見於《太平廣記.卷八十二.呂翁》
翻譯:唐朝時期,壹個書生姓盧,字萃之,別人稱之為盧生。
壹年,他上京趕考,途中在邯鄲的旅館裏投宿,遇到了壹個叫呂翁的道士,並向他感慨人生的窮困潦倒。呂翁聽後,從衣囊中取出壹瓷枕給盧生,說:“妳晚上睡覺時就枕著這個枕頭,保妳做夢稱心如意。”
這時已晚,店主人開始煮黃米飯。盧生便按著道士的說法開始睡覺,他很快睡著了。在睡夢中,他回到家中,幾個月後,還娶了壹個清河的崔氏女子為妻,妻子十分漂亮,錢也多了起來。盧生感到十分喜悅。不久他又中了進士,多次層層提拔,做了節度使,大破戎虜之兵,又提升為宰相做了十余年。他先後生了5個兒子,個個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後又有了十幾個孫子,成為天下壹大家族,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然而到了80多歲時,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驚醒,才知是壹場夢。
這時,店主煮的黃米飯還未熟。盧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說:“這難道是場夢?”呂翁聽了便說:“人生的歸向,不也是這樣嗎?”
經過這次黃粱壹夢,盧生大徹大悟,再不去想進京趕考了,反而進入深山修道去了。
杯弓蛇影
典出漢應劭《風俗通義·怪神》:“予之祖父郴為汲令,以夏至日請見主薄杜宣,賜酒。時,北壁上有懸亦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損飲食,大用贏露(衰敗、瘦弱),攻治萬端,不為愈。後郴因事過到宜家,窺視問其故,雲畏此蛇,蛇入腹中。郴還聽(廳)事,思惟良久,顧見懸駑,必是也。則使門下史將鈴下(隨從護衛之卒)侍徐輦載宣於故處設酒,杯中故復有蛇。因謂宣:‘此壁上駑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懌,由是廖(chou 病愈)平。”《晉書·樂廣傳》亦載樂廣:“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於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釋,沈屙頓愈。”
這個典故意思是說,客人見杯中弓影,以為是蛇在酒中,勉強喝下。即疑慮而生病,明白真相後,疑慮消失,沈屙頓愈,後遂用杯弓蛇影或弓影杯蛇,指因錯覺而產生疑懼,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憂,清人黃遵憲《感事》詩:“金玦龐涼含隱痛,杯弓蛇影負奇冤。”趙翼《七十自述》詩:“水中見蟹猶生怒,杯底適蛇得不驚。”
翻譯
樂廣有壹位親密的朋友,分別很久不見再來了。問到原因時,有人告訴說:“前些日子他來妳家做客,承蒙妳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時候,仿佛看見杯中有壹條小蛇在晃動。心裏雖然十分厭惡它,可還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裏,就身得重病。”當時河南聽事堂的墻壁上掛著壹張角弓,上面還用漆畫了壹條蛇。樂廣心想,杯中所謂的小蛇無疑是角弓的影子了。於是,他便在原來的地方再次請那位朋友飲酒。問道:“今天的杯中還能看到小蛇嗎?”朋友回答說:“所看到的跟上次壹樣。”樂廣指著墻壁上的角弓,向他說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積久難愈的重病壹下子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