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表示誠意的成語

表示誠意的成語

抱誠守真

抱:存在心裏。誌在真誠,恪守不違。

出處:魯迅《墳·摩羅詩力說》:“上述諸人,其為品性言行思惟,雖以種族有殊,外緣多別,因現種種狀,而實統於壹宗:無不剛健不撓,抱誠守真。”

草廬三顧 顧:拜訪。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誠心誠意 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開心見誠,無所隱伏。”

誠心實意 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出處:姚雪垠《長夜》二壹:“劉老義是壹個任性的人,他誠心實意地想要妳跟他過日子。”

誠心正意 誠:真誠。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出處:元·宮大用《範張雞黍》第壹折:“皇天有意為斯文,教人從誠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齊家治國為標準。”

赤誠相待 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壹卷第二十三章:“這所剩的數千饑餓疲憊之師因感學生壹片忠君愛國之心和平日赤誠相待,暫時不忍離去,勉強可以壹戰。”

赤心相待 赤心:真誠的心。真心誠意對待別人。

出處:元·喬夢符《兩世姻緣》第壹折:“做了壹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肺腑之言 肺腑:指內心。出於內心的真誠的話。

出處:唐·白居易《代書詩壹百韻寄微之》:“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

古道熱腸 古道:上古時代的風俗習慣,形容厚道;熱腸:熱心腸。指待人真誠、熱情。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幾個人當中,畢竟是老頭子秦梅士古道熱腸。”

竭力虔心 誠心誠意地用全力做某件事情。

出處:南朝·梁·蕭衍《遊鐘山大愛敬寺》詩:“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精誠所至 人的真誠的意誌所到。

開誠布公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出處:《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開誠相見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形容待人誠懇,顯示出真心實意。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

開心見腸 形容待人誠懇,顯示出真心實意。同“開心見誠”。

開心見誠 見:顯現出。披露真心,顯示誠意。形容待人誠懇,顯示出真心實意。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

開心見膽 形容待人誠懇,顯示出真心實意。同“開心見誠”。

瀝膽抽腸 猶瀝膽披肝。比喻開誠相見。也形容非常忠誠。

瀝膽隳肝 猶瀝膽披肝。比喻開誠相見。也形容非常忠誠。

瀝膽披肝 比喻開誠相見。也形容非常忠誠。

出處:唐·黃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於死節。”宋·司馬光《體要疏》:“雖訪問所不及,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

瀝膽濯肝 猶瀝膽披肝。比喻開誠相見。也形容非常忠誠。

茅廬三顧 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同“草廬三顧”

剖肝瀝膽 比喻開誠相待。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壹回:“承變色而起曰:公乃漢朝皇叔,故剖肝瀝膽以相告,公何詐也?”

拳拳盛意 拳拳:懇切、忠誠的樣子。發自內心的真誠而深厚的情誼。

出處:魯迅《書信·致蔣抑卮》:“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熱腸古道 熱腸:熱心腸;古道:上古時代的風俗習慣,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誠、熱情。

出處:清·吳趼人《糊塗世界》:“老哥熱腸古道,我們是壹向欽佩的。”

三顧草廬 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同“草廬三顧”。

實心實意 指真誠實在的心意。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九回:“五兒聽了,句句都是寶玉調戲之意,知這位呆爺卻是真心實意的話。”

心虔誌誠 虔:恭敬。心意恭敬、誠懇。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九回:“委實心虔誌誠,料不能逃菩薩洞察。”

壹秉虔誠 指誠心誠意。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零壹回:“那鳳姐兒也無心瞻仰聖像, 壹秉虔誠,磕了頭,舉起簽筒默默的將那見鬼之事並身體不安等故祝告了壹回。”

有心有意 猶言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語重情深 猶言語重心長。

出處:嚴復《以〈漁洋精華錄〉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詩見述率賦奉答》:“忽蒙佳什譽過庭,語重情深誰敢荷?”

語重心長 話深刻有力,情意深長。

語重心沈 言辭懇切,心情沈重。

出處:康濯《東方紅》第五章二:“孟老漢可又自自然然地壹忽晃火氣全消,甚至還進壹步責備自己似的,啞默了半天,才又腦袋壹擡,楞著兩只深窩大眼,語重心沈地說。”

真心誠意 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出處: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真心實意 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出處: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正心誠意 原是儒家提倡的壹種修養方法,現也泛指心地端正誠懇。

出處:《禮記·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