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ěng yǎn páng guān
解釋:冷眼:冷靜或冷漠的眼光。指不參與其事,站在壹旁看事情的發展。
出處:唐·徐夤《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冷眼靜看真好笑,傾懷與說卻為冤。”宋·朱熹《答黃直卿》:“故其後復申炎所陳,薦舉之說,乃是首尾專為王地,冷眼旁觀,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示例:詩雲:“壹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欲知目下興衰兆,順問傍觀冷眼人。” ★《脂硯齋評紅樓夢》第二回
近義詞:漠不關心、袖手旁觀、漠然置之
反義詞:另眼相看、刮目相待、熱情洋溢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的態度
英文:a stony stare
(冷眼旁觀,冷眼旁觀)
用冷靜或冷淡的態度從旁觀看。
《水滸傳》第九回:“欺人意氣總難堪,冷眼旁觀也不甘。”
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壹》:“況致富之家,多不以道,子孫速敗,自是常理。冷眼旁觀,可為嘆息。”
胡也頻《光明在我們的前面》十二:“他接著說:‘據妳所說的,他們也還沒有任何表示,只是冷眼旁觀,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