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描寫昆蟲名稱的詞語

描寫昆蟲名稱的詞語

1.含有昆蟲名字的成語5個

由於漢語成語多來自古語,其中有些昆蟲名稱與現在常用的名稱不同,甚至很少為現代大眾所知。

現將有這壹類成語中有代表性的列出來,並綜合多種資料對其中的昆蟲名稱進行解釋。 蜩螗沸羹 蜩為蟬類的別名;螗是蟬的壹種,體小,背青綠色,鳴聲清圓。

“蜩螗沸羹” 指如蟬鳴和沸湯翻滾,表示紛擾不寧的意思。 猬鋒螗斧 此成語中的“螗”與前壹成語中不同,應為“螗螂”即“螳螂”的簡稱。

“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舉如人執斧之形,故名。

“猬鋒”指刺猬的刺。“猬鋒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為蟬的壹種,體小、方頭廣額、有花紋。“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樹 蚍蜉為大螞蟻。 楚腰蠐領 這裏的“蠐”指“蝤蠐”即天牛幼蟲。

在現代“蠐”壹般指蠐螬,即金龜甲之幼蟲。“楚腰蠐領”形容女子體態苗條,脖子美白。

蝶怨蛩淒 “蛩”指蟋蟀或蝗蟲。“蝶怨蛩淒”喻哀怨淒清的思家之情。

在現代昆蟲學名稱中,“蛩”見於“蛩蠊目”,是壹類在我國很少見的昆蟲。 井蛙醯雞 醯雞為在酒醋或變酸的酒上活動的蠓或蚋類昆蟲。

“井蛙醯雞”比喻眼界不廣,見識淺薄。 蛾附蜂屯 此處“蛾”通“蟻”。

“蛾附蜂屯” 指像螞蟻和蜜蜂壹樣聚集,形容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形態學特點 部分漢語成語明確地應用了某些昆蟲的體型、體形、體色、頭型、復眼、喙、觸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態學特征。少數涉蟲成語中所用何種昆蟲或何部位則不夠明確。

茲考證、歸納如下。 體型 漢語成語中的昆蟲多數體型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還自不量力。

如“蚍蜉撼樹”、“蠅頭小利”、“蠅名蝸利”、“蚊虻負山”、“鷦巢蚊睫”、“蚊虻過耳”等。 體形 膜翅目細腰亞目中的多數蜂類胸部和腹部連接處很狹窄, 稱“細腰”, 成語中借喻人的體態修長或細弱。

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鶴膝”等。 體色 天牛幼蟲體色潔白,成語中用來比喻女子的脖頸美白。

如“楚腰蠐領” 。 頭型 蟬方頭廣額,成語中用來形容女子的面容。

如“螓首蛾眉”等。 復眼 胡蜂的復眼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語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兇惡、醜陋,性情兇狠。

如“蜂目豺聲”等。 喙 蟬的口器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為喙管,內藏上、下顎特化而成的口針,平常喙緊貼在胸部腹面,象古代冠帶在頷下打結後的下垂部分。

成語“蟬緌蟹匡”中的“蟬緌”即為此意。“蟬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實。

觸角 成語“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類細長弧形的觸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 蟬的翅輕、薄而透明。

成語“蟬衫麟帶”中的“蟬衫”指薄絹制成的衣衫。“蟬衫麟帶”比喻飄逸華美的服裝;“蟬翼為重,千鈞為輕”形容是非混淆。

足 螳螂的前足為捕捉足,看上去很厲害,但與強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見絀。成語“猬鋒螗斧”、“蠻睫螳輪”、“螳臂擋車”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語“鷦巢蚊睫”、“蟲巢蚊睫”、“蠻睫螳輪”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稱“蚊眉”。

其實蚊子並沒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鷦巢蚊睫”只是壹個傳說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來的,用於比喻壹種極其狹小的處所。

如果壹定要說有“蚊睫”或 “蚊眉”的話,那只能是指蚊復眼上方的剛毛叢了。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生物學特性 漢語成語中所用到的昆蟲生物學特性有變態、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趨性、築巢、做繭、發聲、發光、自衛、壽命、產卵場所和方式等。

變態 昆蟲壹生中要經過若幹次蛻皮、變態。成語“金蟬脫殼”借蟬若蟲蛻皮變為成蟲比喻用計擺脫對手的追查;“蛛遊蜩化” 借蜘蛛的遊網和蟬的蛻變比喻技藝熟練。

食性 螳螂為著名的捕食性昆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成語從側面反映這壹點;有些昆蟲是腐食性的, 因此有“物腐蟲生”的成語,現比喻禍患的產生必有其內部原因。 取食方式 蠶幼蟲口器為咀嚼式,能壹點壹點地咬食桑葉,所以成語“蠶食鯨吞”中的“蠶食”形容象蠶壹樣逐步侵吞別人的利益;有些昆蟲如蠹類能鉆蛀木頭等, 成語“鼠嚙蠹蝕”等反映了這壹點,“神奸巨蠹”則形容大奸人,“蠹國害民”中的“蠹”則轉意為禍害國家的行為;蟬的口器屬吸收式,只能吸進液態食物,而不能大嚼樹的枝葉,古人認為蟬只飲露水,必定象長時間不吃東西的龜那樣空腹細腸,因此用“蟬腹龜腸”比喻忍饑挨餓的窮困處境。

群集性 有些昆蟲尤其是社會性昆蟲往往大量個體聚集在壹起,成語借以比喻人的聚集,如“猬集蟻聚”、“蜂合蟻聚”、“蟻萃螽集”等。 趨性 昆蟲有各種趨性,這在漢語成語中也有所反映,如“如蟻附膻”、“蟻附蠅集”、“以魚驅蠅”、“飛蛾撲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

其中有些亦與昆蟲食性有關。 築巢 有些昆蟲尤其社會性昆蟲能築巢。

土棲性白蟻營巢於土中,能使堤 壩中產生空洞,危害其安全。成語“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用來比喻不註意小問題就會釀成大患。

做繭 有些昆蟲能做繭,如蠶會吐絲作繭,人類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語“作繭自縛”比喻人自擾自困;“剝繭抽絲”比喻喻根據順序尋求事物的。

2.寫十個描寫蟲子(昆蟲)的詞語和成語

1、詞語:

作繭自縛、蠅頭小利、飛蛾撲火、螳臂擋車、金蟬脫殼、雕蟲小技、破繭成蝶、無頭蒼蠅、噤若寒蟬、斷肢自救

2、詞語:

益蟲 、害蟲 、蜂喧 、蝶舞 、飄舞 、飛舞 、翩翩 、蠕動 、吟唱 、瞅鳴

壹、作繭自縛

讀音:[ zuò jiǎn zì fù ]

釋義:蠶吐絲結繭,把自己包在裏面。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

出處:宋·陸遊《劍南詩稿·書嘆》:“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

白話譯文:人生就象是春蠶壹樣,作繭自縛。

二、噤若寒蟬

讀音:[ jìn ruò hán chán ]

釋義:像晚秋時的蟬那樣壹聲不響。形容受到壓制不敢作聲。

出處:《後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白話譯文:劉勝居大夫之位,受上賓的禮遇,但他知道有才能的不舉薦,聽聞惡行不加以批判,隱瞞真實情況,只為保全自身,如同秋天的蟬壹般不出聲,這樣的人真是有罪的啊!

擴展資料

噤若寒蟬的近義詞:守口如瓶

守口如瓶

讀音:[ chén mò guǎ yán ]

釋義:沈默:不出聲;寡:少。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出處:《舊唐書·郭子儀傳》:“釗(郭子儀孫);偉姿儀;身長七尺;方口豐下;沈默寡言。”

白話譯文:釗(郭子儀的孫子),身高有七尺多,四方大口,下巴豐盈,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3.描寫昆蟲的四字詞語

白璧青蠅 百足之蟲 彩蝶飛舞 彩蝶紛飛 蠶食鯨吞 蒼蠅見血 蟬喘雷幹 成雙成對 蟲臂鼠肝

蟲沙猿鶴 蟲魚之學 臭肉來蠅 穿梭飛行 雕蟲小技 雕蟲篆刻 雕蟲薄技 雕蟲刻篆 雕蟲末伎

雕蟲末技 雕蟲小技 雕蟲小巧 雕蟲小事 雕蟲小藝 雕蟲篆刻 蝶飛翩翩 蝶粉蜂黃 蝶戀蜂狂

蝶亂蜂狂 蝶舞蜂飛 蝶舞蜂喧 毒如蛇蠍 肚裏蛔蟲 飛蛾撲火 飛來舞去 粉蝶追戲 蜂蠆有毒

蜂纏蝶戀 蜂出泉流 蜂蝶交飛 蜂蝶隨香 蜂房蟻穴 蜂附雲集 蜂合豕突 蜂合蟻聚 蜂窠蟻穴

蜂狂蝶亂 蜂來蝶往 蜂媒蝶使 蜂迷蝶猜 蜂迷蝶戀 蜂鳴蝶飛 蜂目豺聲 蜂起雲湧 蜂趨蟻附

蜂扇蟻聚 蜂識鶯猜 蜂屯烏合 蜂屯蟻附 蜂屯蟻聚 蜂屯蟻雜 蜂腰削背 蜂腰猿背 蜂營蟻隊

蜂擁而來 蜂擁而上 蜂擁而至 蜂擁蟻聚 蜂擁蟻屯 蜂攢蟻集 蜂攢蟻聚 狗茍蠅營 鼓翼旋舞

鶴膝蜂腰 忽上忽下 蝴蝶穿梭 花中蹁躚 蠖屈求伸 雞蟲得喪 雞蟲得失 積蚊成雷 稷蜂社鼠

金蟬脫殼 噤若寒蟬 井蛙醯雞 款款而飛 狂蜂浪蝶 狼蟲虎豹 狼猛蜂毒 浪蝶狂蜂 浪蝶遊蜂

撩蜂吃螫 撩蜂剔蠍 蓼蟲忘辛 臨風飛舞 沒毛大蟲 沒頭蒼蠅 鳥跡蟲絲 鵬遊蝶夢 翩翩飛舞

蹁躚起舞 青蠅點璧 青蠅點素 青蠅點玉 青蠅吊客 青蠅染白 青蠅之吊 蜻蜓點水 如蠅逐臭

色彩斑斕 色彩艷麗 蛇口蜂針 鼠竄蜂逝 鼠肝蟲臂 鼠嚙蟲穿 鼠嚙蟲穿 雙蝶翩翩 雙雙對對

水火兵蟲 螳臂當車 螳臂擋車 剔蠍撩蜂 托驥之蠅 蝸角蠅頭 無毛大蟲 五彩繽紛 舞姿婀娜

物腐蟲生 戲蝶遊蜂 夏蟲朝菌 夏蟲疑冰 夏蟲語冰 絢麗多彩 以冰致蠅 以肉驅蠅 以魚驅蠅

蟻附蜂屯 蟻附蠅集 蟻集蜂攢 蟻聚蜂屯 蟻聚蜂攢 蟻擁蜂攢 鶯歌蝶舞 迎風飛舞 營蠅斐錦

蠅飛蟻聚 蠅糞點玉 蠅集蟻附 蠅名蝸利 蠅聲蛙躁 蠅隨驥尾 蠅頭微利 蠅頭蝸角 蠅頭小楷

蠅頭小利 蠅營狗茍 蠅營鼠窺 蠅營蟻附 蠅營蟻聚 蠅攢蟻附 蠅攢蟻聚 遊蜂浪蝶 遊蜂戲蝶

迂回花間 猿鶴蟲沙 猿鶴沙蟲 招蜂惹蝶 招蜂引蝶 螽斯衍慶 蛛絲馬跡 莊生夢蝶 莊周夢蝶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蜂蠆作於懷袖 老虎頭上撲蒼蠅 夏蟲不可以語冰 蠅附驥尾而致千裏

菜白蝶 菜粉蝶 寄生蟲 木葉蝶 壹窩蜂 應聲蟲

白蝶 斑斕 彩蝶 彩色 蝶蛹 蛾蝶 翻飛 飛動 飛舞 飛翔 飛行 飛旋 紛飛 粉蝶 鳳蝶

忽扇 蝴蝶 花蝶 回旋 美麗 蜜蜂 翩翩 飄舞 平飛 起舞 輕快 輕巧 輕盈 群蝶 扇動

五彩 懸停 旋舞 絢麗 艷麗 蟻巢 展翅 珍蝶 選我的吧

4.帶昆蟲名稱的四字成語

妳真狠。。。。..

飛蛾撲火 金蟬脫殼 積蚊成雷 蟾宮折掛 蠶食鯨吞 蜻蜓點水 螳臂擋車 蛛絲馬跡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蟬衫麟帶 蟬緌蟹匡 “蚍蜉撼樹”、“蠅頭小利”、“蠅名蝸利”、“蚊虻負山”、“鷦巢蚊睫”、“蚊虻過耳”“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鶴膝”“楚腰蠐領”“螓首蛾眉”“蜂目豺聲”“蟬緌蟹匡”“螓首蛾眉”“蟬衫麟帶”“猬鋒螗斧”、“蠻睫螳輪”“鷦巢蚊睫”、“蟲巢蚊睫”、“蠻睫螳輪”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形態學特點

部分漢語成語明確地應用了某些昆蟲的體型、體形、體色、頭型、復眼、喙、觸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態學特征。少數涉蟲成語中所用何種昆蟲或何部位則不夠明確。茲考證、歸納如下。

體型 漢語成語中的昆蟲多數體型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還自不量力。如“蚍蜉撼樹”、“蠅頭小利”、“蠅名蝸利”、“蚊虻負山”、“鷦巢蚊睫”、“蚊虻過耳”等。

體形 膜翅目細腰亞目中的多數蜂類胸部和腹部連接處很狹窄, 稱“細腰”, 成語中借喻人的體態修長或細弱。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鶴膝”等。

體色 天牛幼蟲體色潔白,成語中用來比喻女子的脖頸美白。 如“楚腰蠐領” 。

頭型 蟬方頭廣額,成語中用來形容女子的面容。如“螓首蛾眉”等。

復眼 胡蜂的復眼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語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兇惡、醜陋,性情兇狠。如“蜂目豺聲”等。

喙 蟬的口器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為喙管,內藏上、下顎特化而成的口針,平常喙緊貼在胸部腹面,象古代冠帶在頷下打結後的下垂部分。成語“蟬緌蟹匡”中的“蟬緌”即為此意。“蟬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實。

觸角 成語“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類細長弧形的觸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 蟬的翅輕、薄而透明。成語“蟬衫麟帶”中的“蟬衫”指薄絹制成的衣衫。“蟬衫麟帶”比喻飄逸華美的服裝;“蟬翼為重,千鈞為輕”形容是非混淆。

足 螳螂的前足為捕捉足,看上去很厲害,但與強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見絀。成語“猬鋒螗斧”、“蠻睫螳輪”、“螳臂擋車”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語“鷦巢蚊睫”、“蟲巢蚊睫”、“蠻睫螳輪”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稱“蚊眉”。其實蚊子並沒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鷦巢蚊睫”只是壹個傳說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來的,用於比喻壹種極其狹小的處所。如果壹定要說有“蚊睫”或 “蚊眉”的話,那只能是指蚊復眼上方的剛毛叢了。

就這麽多,有些已經很晦澀了,再要更多也不常用。很高興為妳解答問題O(∩_∩)O

5.含有昆蟲名的成語

蜩螗沸羹 蜩為蟬類的別名;螗是蟬的壹種,體小,背青綠色,鳴聲清圓。“蜩螗沸羹” 指如蟬鳴和沸湯翻滾,表示紛擾不寧的意思。

猬鋒螗斧 此成語中的“螗”與前壹成語中不同,應為“螗螂”即“螳螂”的簡稱。“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舉如人執斧之形,故名。“猬鋒”指刺猬的刺。“猬鋒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為蟬的壹種,體小、方頭廣額、有花紋。“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樹 蚍蜉為大螞蟻。

楚腰蠐領 這裏的“蠐”指“蝤蠐”即天牛幼蟲。在現代“蠐”壹般指蠐螬,即金龜甲之幼蟲。“楚腰蠐領”形容女子體態苗條,脖子美白。

蝶怨蛩淒 “蛩”指蟋蟀或蝗蟲。“蝶怨蛩淒”喻哀怨淒清的思家之情。在現代昆蟲學名稱中,“蛩”見於“蛩蠊目”,是壹類在我國很少見的昆蟲。

井蛙醯雞 醯雞為在酒醋或變酸的酒上活動的蠓或蚋類昆蟲。“井蛙醯雞”比喻眼界不廣,見識淺薄。

蛾附蜂屯 此處“蛾”通“蟻”。“蛾附蜂屯” 指像螞蟻和蜜蜂壹樣聚集,形容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形態學特點

6.關於昆蟲的成語或詞語

關昆蟲的成語由於漢語成語多來自古語,其中有些昆蟲名稱與現在常用的名稱不同,甚至很少為現代大眾所知。

現將有這壹類成語中有代表性的列出來,並綜合多種資料對其中的昆蟲名稱進行解釋。 蜩螗沸羹 蜩為蟬類的別名;螗是蟬的壹種,體小,背青綠色,鳴聲清圓。

“蜩螗沸羹” 指如蟬鳴和沸湯翻滾,表示紛擾不寧的意思。 猬鋒螗斧 此成語中的“螗”與前壹成語中不同,應為“螗螂”即“螳螂”的簡稱。

“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舉如人執斧之形,故名。

“猬鋒”指刺猬的刺。“猬鋒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為蟬的壹種,體小、方頭廣額、有花紋。“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樹 蚍蜉為大螞蟻。 楚腰蠐領 這裏的“蠐”指“蝤蠐”即天牛幼蟲。

在現代“蠐”壹般指蠐螬,即金龜甲之幼蟲。“楚腰蠐領”形容女子體態苗條,脖子美白。

蝶怨蛩淒 “蛩”指蟋蟀或蝗蟲。“蝶怨蛩淒”喻哀怨淒清的思家之情。

在現代昆蟲學名稱中,“蛩”見於“蛩蠊目”,是壹類在我國很少見的昆蟲。 井蛙醯雞 醯雞為在酒醋或變酸的酒上活動的蠓或蚋類昆蟲。

“井蛙醯雞”比喻眼界不廣,見識淺薄。 蛾附蜂屯 此處“蛾”通“蟻”。

“蛾附蜂屯” 指像螞蟻和蜜蜂壹樣聚集,形容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形態學特點 部分漢語成語明確地應用了某些昆蟲的體型、體形、體色、頭型、復眼、喙、觸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態學特征。少數涉蟲成語中所用何種昆蟲或何部位則不夠明確。

茲考證、歸納如下。 體型 漢語成語中的昆蟲多數體型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還自不量力。

如“蚍蜉撼樹”、“蠅頭小利”、“蠅名蝸利”、“蚊虻負山”、“鷦巢蚊睫”、“蚊虻過耳”等。 體形 膜翅目細腰亞目中的多數蜂類胸部和腹部連接處很狹窄, 稱“細腰”, 成語中借喻人的體態修長或細弱。

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鶴膝”等。 體色 天牛幼蟲體色潔白,成語中用來比喻女子的脖頸美白。

如“楚腰蠐領” 。 頭型 蟬方頭廣額,成語中用來形容女子的面容。

如“螓首蛾眉”等。 復眼 胡蜂的復眼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語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兇惡、醜陋,性情兇狠。

如“蜂目豺聲”等。 喙 蟬的口器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為喙管,內藏上、下顎特化而成的口針,平常喙緊貼在胸部腹面,象古代冠帶在頷下打結後的下垂部分。

成語“蟬緌蟹匡”中的“蟬緌”即為此意。“蟬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實。

觸角 成語“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類細長弧形的觸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 蟬的翅輕、薄而透明。

成語“蟬衫麟帶”中的“蟬衫”指薄絹制成的衣衫。“蟬衫麟帶”比喻飄逸華美的服裝;“蟬翼為重,千鈞為輕”形容是非混淆。

足 螳螂的前足為捕捉足,看上去很厲害,但與強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見絀。成語“猬鋒螗斧”、“蠻睫螳輪”、“螳臂擋車”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語“鷦巢蚊睫”、“蟲巢蚊睫”、“蠻睫螳輪”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稱“蚊眉”。

其實蚊子並沒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鷦巢蚊睫”只是壹個傳說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來的,用於比喻壹種極其狹小的處所。

如果壹定要說有“蚊睫”或 “蚊眉”的話,那只能是指蚊復眼上方的剛毛叢了。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生物學特性 漢語成語中所用到的昆蟲生物學特性有變態、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趨性、築巢、做繭、發聲、發光、自衛、壽命、產卵場所和方式等。

變態 昆蟲壹生中要經過若幹次蛻皮、變態。成語“金蟬脫殼”借蟬若蟲蛻皮變為成蟲比喻用計擺脫對手的追查;“蛛遊蜩化” 借蜘蛛的遊網和蟬的蛻變比喻技藝熟練。

食性 螳螂為著名的捕食性昆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成語從側面反映這壹點;有些昆蟲是腐食性的, 因此有“物腐蟲生”的成語,現比喻禍患的產生必有其內部原因。 取食方式 蠶幼蟲口器為咀嚼式,能壹點壹點地咬食桑葉,所以成語“蠶食鯨吞”中的“蠶食”形容象蠶壹樣逐步侵吞別人的利益;有些昆蟲如蠹類能鉆蛀木頭等, 成語“鼠嚙蠹蝕”等反映了這壹點,“神奸巨蠹”則形容大奸人,“蠹國害民”中的“蠹”則轉意為禍害國家的行為;蟬的口器屬吸收式,只能吸進液態食物,而不能大嚼樹的枝葉,古人認為蟬只飲露水,必定象長時間不吃東西的龜那樣空腹細腸,因此用“蟬腹龜腸”比喻忍饑挨餓的窮困處境。

群集性 有些昆蟲尤其是社會性昆蟲往往大量個體聚集在壹起,成語借以比喻人的聚集,如“猬集蟻聚”、“蜂合蟻聚”、“蟻萃螽集”等。 趨性 昆蟲有各種趨性,這在漢語成語中也有所反映,如“如蟻附膻”、“蟻附蠅集”、“以魚驅蠅”、“飛蛾撲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

其中有些亦與昆蟲食性有關。 築巢 有些昆蟲尤其社會性昆蟲能築巢。

土棲性白蟻營巢於土中,能使堤 壩中產生空洞,危害其安全。成語“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用來比喻不註意小問題就會釀成大患。

做繭 有些昆蟲能做繭,如蠶會吐絲作繭,人類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語“作繭自縛”比喻人自擾自困;“剝繭抽絲”比喻喻根據順。

7.關於昆蟲的成語(20)個

關於昆蟲的成語有很多,比如蜩螗沸羹、猬鋒螗斧、飛蛾撲火、朝生暮死、金蟬脫殼、蜻蜓點水、噤若寒蟬、蛾眉皓齒、蜂目豺聲、螳臂擋車、作繭自縛、楚腰蠐領、鷦巢蚊睫、蠶頭燕尾、井蛙醯雞、螓首蛾眉、蠶食鯨吞、蝶怨蛩淒、蚍蜉撼樹等。

壹、蜩螗沸羹解釋:蜩:蟬;螗:蟬的壹種,體小,背青綠色,鳴聲清圓;沸:開水翻騰。象蟬的叫,象沸湯的翻滾。

形容社會動亂。出自:《詩經·大雅·蕩》:“咨婦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白話文:“咨詢婦女殷商,百姓悲嘆如蟬鳴,恰如落進沸水湯。”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近義詞沸反盈天二、猬鋒螗斧解釋:比喻微弱的力量。

出處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蝟鋒螗斧,潢池盜弄,何為哉!”白話文:“刺猬鋒螗斧,小池溏盜弄,為什麽呢!”三、飛蛾撲火解釋: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取滅亡。出自:《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白話文:就像飛蛾撲到火上,不吝嗇自己被燒死。示例: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飛蛾撲火,自討死吃的。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語法:動賓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含貶義近義詞自投羅網、飛蛾投火、自取滅亡、燈蛾撲火、飛蛾赴火反義詞明哲保身四、朝生暮死解釋: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出自:《重修政和證類本草·草下之上》:“朝生幕落花……生糞穢處,頭如筆,紫色,朝生暮死。”白話文:“朝生幕落花生糞便處理……,頭和筆,紫色,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

示例:任何壹部文學作品,只要不是朝生暮死的東西,總會讓壹些人喜歡,讓另壹些人討厭。 ——巴金《探索集·灌輸和宣傳》近義詞旋生旋滅、朝生夕死五、金蟬脫殼解釋: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壹層殼。

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出自: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金蟬脫殼這壹個謊。”

白話文:”便使盡些伎倆,我千愁斷肚腸,尋找不的壹個金蟬脫殼這壹個謊。”示例: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