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量等觀反義詞:迥然不同、厚此薄彼、分門別類。
齊量等觀,漢語成語,拼音是qí liàng děng guān,意思是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出自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王子安清·何守奇評:“齊量等觀,則詞林諸公,安非出於造物之戲也?”
資料擴展
反義詞包括絕對反義詞和相對反義詞。絕對反義詞指意義相互排斥、對立的詞,如“真”和假、動和靜、好和壞、“新”和“舊”、“熱”和“冷”、“上”和下、高和低。
成功和失敗、“擁護”和“反對”等;相對反義詞指沒有對立關系,但對比鮮明,經常處於並舉、對立位置的詞,如“黑”和“白”等。
此外還有作者借用上下文臨時用來表示對立關系的反義詞,屬於壹種用詞上的變異,如“我慚愧,我還不知道分別銅和銀,還不知道分別布和綢,還不知道分別官和民……”
壹句中,“銅”和“銀”、“布”和“綢”在概念意義上並沒有對立關系,但在此句中則生動地表現了卑賤與高貴的對立,而“官”和“民”則是反義詞,不因語言環境而變化。
含有反義詞的成語:
悲喜交加、黑白分明、功敗垂成、進退兩難、進退維谷、輕重緩急、輕重倒置、生死存亡、生死攸關、始終如壹。
大驚小怪、大街小巷、大材小用、大同小異、東奔西走、東張西望、古為今用、今非昔比、苦盡甘來、來龍去脈。
翻來覆去、顧此失彼、厚此薄彼、虎頭蛇尾、街頭巷尾、繼往開來、揚長避短、說長道短、截長補短、取長補短。
不關痛癢、顛倒黑白、混淆黑白、混淆是非、顛倒是非、舉足輕重、無足輕重、禮尚往來、公而忘私、死裏逃生。
使用技巧
運用反義詞,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鮮明對照和映襯,從而把事物的特點深刻地表示出來;多組反義詞連用,可以起到加強語氣、強調核心意思的作用;反義詞可以構成對偶、映襯的句子,使語言更加深刻有力。
反義詞有助於人們研修古現代漢語,準確地理解文字及其遣詞造句,提高讀者的逆向、辯證和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各門知識的學習和研究,既可反映客觀事物又可表達情誌,增強語言的表達力與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