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苗而不秀的意思解釋

苗而不秀的意思解釋

苗而不秀的意思解釋:意思是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

苗而不秀,漢語成語,拼音是miáo ér bù xiù,意思是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出自《論語·子罕》。苗(讀作miáo)是漢字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本義是莊稼以及壹般植物的幼株。引申特指某些蔬菜的嫩莖或嫩葉。

而(拼音:ér)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人的下巴、面頰上的胡須。本義指胡須或面頰上的毛。“而”在古文中常常被借作代詞,後來被假借為人稱代詞,表示第二人稱。有時還假借為連詞,連接兩個詞或者詞組。

不,漢語壹級字,讀作bù或者fǒu,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為名詞,指未經締結構造而直接使用的樹杈上的原始巢居;後引申為禁止、不要,還可表示不是、非等,以上讀作bù;“不”借為“否”時,讀fǒu。“不(bù)”在古代讀入聲。

秀,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最早見於春秋《石鼓文》。“秀”的本義壹般認為是谷類作物抽穗開花,由此引申指事物的精華。由“精華”又引申為“靈秀”等。後多用為引申義,指美麗、茂盛的事物。如秀美、秀偉等等。也通假為“莠”等。

學習成語的好處:

1、成語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成語中蘊藏著豐富的知識與文化底蘊。它們簡單有趣,通常四個字就能表達出完整的意思。這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促使他們探索成語背後的故事。

2、成語可以鍛煉孩子的想象力,成語壹般都能引經據典,所以裏面會涉及到大量的歷史故事。孩子在學習成語時,會先了解其背後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充分發揮想象能力。

3、成語可以提升孩子的語文成績,語文考驗的是孩子對文字駕馭的能力,而作文是檢驗這項能力的標準。如何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壹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