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鑼密鼓 膠柱鼓瑟 不絕如縷 異曲同工改弦更張 歌舞升平 引吭高歌 黃鐘瓦缶戛然而止 余音繞梁 弦外之音 穿雲裂石、響遏雲霄、陽春白雪、高山流水、天籟之音 朱弦三嘆 《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後因以“朱弦三嘆”指稱音樂的美妙. 周郎顧曲 原指周瑜業於音樂.後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鄭衛之音 鄭衛: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正聲雅音 〖解釋〗純正優雅的音樂. 余音裊裊 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沈醉. 有板有眼 板、眼:民族音樂的節拍,每節中最強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有步調. 引商刻羽 商、羽:古代樂律中的兩個音名.指講究聲律、有很高成就的音樂演奏. 壹片宮商 宮、商:都是古代五音之壹.壹片和諧的音樂聲.形容文辭如樂聲壹樣優美、悅耳. 壹唱三嘆 壹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著唱.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樸.後轉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 壹倡三嘆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壹倡而三嘆也.”謂壹人歌唱,三人相和.後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余味,令人贊賞不己.倡,亦作“唱”. 壹板三眼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簫韶九成 簫韶:虞舜時的樂章;九成:九章.指簫韶音樂奏了九章. 弦外之音 原指音樂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裏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 五音六律 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六律:定樂器的標準.指古代音律.後也泛指音樂. 亡國之音 原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因此音樂也多表現為哀思的曲調,後多指頹靡 *** 的歌曲. 亡國之聲 指 *** 的音樂. 駟馬仰秣 語出《荀子·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楊倞註:“仰首而秣,聽其聲也.”謂駕車的馬駐足仰首,諦聽琴聲.形容音樂美妙動聽. 絲竹管弦 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也指音樂. 桑間之音 指 *** 的音樂. 窮極要妙 形容精妙到極點,多形容音樂.亦作“窮極其妙”、“窮妙極巧”. 輕歌曼舞 音樂輕快,舞姿優美. 裊裊余音 〖解釋〗裊裊:宛轉悠揚.余音:不絕之音.形容音樂結束後悠揚悅耳的聲音仍然綿延不絕,回響在耳邊.同“余音裊裊” . 南風不競 南風:南方的音樂;不競:指樂音微弱.原指楚軍戰不能勝.後比喻競賽的對手力量不強. 靡靡之音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龍言鳳語 喻輕松悠揚的音樂之聲. 鈞天廣樂 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後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金鼓喧闐 〖解釋〗金鼓:金鉦和鼓.喧闐:聲音大.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亦形容軍威壯盛或戰況激烈 擊節嘆賞 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擊節稱賞 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黃鐘毀棄 黃鐘:黃銅鑄的鐘,我國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陰陽各六,黃鐘為陽六律的第壹律;毀:毀壞;棄:拋棄.比喻賢人遭受擯斥. 黃鐘大呂 黃鐘: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壹律.大呂: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和諧. 顧曲周郎 原指周瑜業於音樂.後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鼓吹喧闐 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 狗馬聲色 良犬、駿馬、音樂、女色.借指窮奢極侈的享樂. 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後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頓挫抑揚 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折,和諧而有節奏. 斷章取義 斷:截斷;章:音樂壹曲為壹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壹段或壹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彈絲品竹 〖解釋〗吹彈樂器,諳熟音樂. 吹彈歌舞 演奏管弦樂器,唱歌跳舞.泛指音樂舞蹈娛樂活動. 吹篪乞食 吹著篪討吃的.指在街頭行乞.篪:古代的壹種音樂,象笛子,有八孔.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後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不同凡響 凡響:平凡的音樂.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北鄙之音 指殷紂時的音樂.後世視為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北鄙之聲 指殷紂時的音樂.後世視為亡國之聲. 巴人下裏 ①即下裏巴人.古代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用以稱流俗的音樂.巴,古國 八音遏密 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後停止演奏音樂.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指國家元首去世。
2.形容好聽的音樂的成語聲動梁塵、遊魚出聽、繞梁之音、繞梁三日、余音繞梁。
壹、聲動梁塵
白話釋義:歌聲嘹亮動人
出處:《別錄》:“發聲盡動梁上塵。”
朝代:漢
作者:劉向
譯文:歌聲竟然是梁木上的灰塵都抖動下來
二、遊魚出聽
白話釋義:形容音樂美妙動聽。
出處:《瑯玡代醉編》:“伯牙鼓琴,遊魚出聽。”
朝代:明
作者:張鼎思
譯文:伯牙鼓琴,水裏的魚遊到水面上來聽音樂。
三、繞梁之音
白話釋義:形容歌聲美妙動聽,長久留在人們耳中。參見“余音繞梁”。
出處:《演連珠》:“繞梁之音,實縈弦所思。”
朝代:晉
作者:陸機
翻譯:歌聲美妙動聽,長久留在人們耳中,讓人思念起那弦音繞耳。
四、繞梁三日
白話釋義:形容音樂高昂激蕩,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回響
出處:《列子·湯問》:“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朝代:春秋
作者:列子
翻譯:音樂高昂激蕩,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回響,三日都還沒停止。
五、余音繞梁
白話釋義:後用來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出處:《列子·湯問》記載,韓娥去齊國,路上斷了糧,便以歌唱求食。唱後歌聲繞著屋梁三天不絕。
朝代:春秋
作者:列子
3.描寫音樂的好詞好句聆聽音樂
不知道,是先有了我們的音樂,才有了人們的思念;還是先有了人們的思念,才有了我們的音樂?
這是壹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答案有很多……
妳可能會因為壹首歌而去思念或者愛壹個人,抑或因為思念或愛壹個人而感動於壹首歌。我覺得,當妳忽然因為壹段歌詞發呆或者因為壹瞬間的歌聲恍然落淚的時候,妳想到的那個人,壹定是,妳愛的,或者,妳愛了又恨的……
下面,我們就來聆聽王菲的《紅豆》:
還沒好好的感受/雪花綻放的氣候/我們壹起顫抖/會更明白什麽是溫柔
還沒跟妳牽著手/走過荒蕪的沙丘/可能從此以後/學會珍惜天長地久
有時候 有時候/我會相信壹切有盡頭/相聚離開 都有時候/沒有什麽會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時候/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妳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香港著名詞作者林夕充滿詩意的歌詞,加上柳重言的編曲與王菲天籟般的聲音,將這首《紅豆》演繹得經典極致,賦予我們的想象力之豐富讓人感到恐懼!
在聲線與音樂交織的幻境裏,王菲變得立體和紛繁,變得寫意與曼妙,她妖嬈,清晰,飄逸,玲瓏,灑脫,詭異,纖細,端麗……
耳畔王菲的聲音還在縈繞,而我已被那句“雪花綻放的氣候,我們壹起顫抖”撩動心的翅膀,我的思念像壹只蜻蜓,飛到了某壹個地方。
王右丞詩曰: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紅豆這種紅色上嵌著黑色斑點而不能吃的東西,被推崇為最相思之物,誰能說“相思本是無憑語”呢?如果,壹個人,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遠遠地給妳寄來壹包紅豆,妳會怎麽想?
“留戀不放手”嗎?我已經放手了,但還在留戀那棵楚楚動人的丁香樹!那個清純的倩影在我的腦海深處已塗上永恒的印記。
怨春風不再,楊柳依舊。墻角桃花含羞笑,只是佳人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我在迷茫而失望的歲月中,聽懂了劉若英的《後來》: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妳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後來/終於在眼淚裏/明白有些人/壹旦錯過就不再
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
愛妳/妳輕聲說/我低下頭聞見壹陣芬芳
那個永恒的夜晚/十七歲仲夏/妳吻我的那個夜晚
讓我往後的時光/每當有感嘆/總想起當天的星光
那時候的愛情/為什麽就能那樣簡單……
劉若英沒有唱過王菲那樣的歌,她不是天王.她從來是清清楚楚地唱歌,歌詞簡潔樸素,樸素是她致命的唯美方式.她成熟的聲音透出壹種淒涼而曼麗的美。
《後來》這首歌能夠在最初壹個音出來的瞬間就抓緊每壹個聆聽者的心.因為,沒有人不是這樣度過青春的.妳不能不承認歌者和聽者壹起長大,長大的過程就是學會愛和錯過愛的壹段壹段往事.人海,這樣壹個廣泛散布的茫然人群,我們說不清楚是在等待還是在尋找.
我現在在傾聽《後來》,只是心在隱約潮濕,然而,當將來某天聽到她成了別人的新娘而我在重新聆聽劉若英時,我是否會號啕大哭?
誰知道?
但是,我知道,有些人,她天生眼淚很多,輕易的觸動就“梨花帶雨”。她就曾經因為我而《哭了》:
雨又在下了/看外面又濕了/我壹直在等著/讓屋裏燈都亮著
這樣傷心地睡了/這樣壓抑地醒了/想著妳要來了/可該變的都變了
孤獨是什麽/心冷是什麽/情是什麽/妳是什麽
我不想在想了/我已經倦了/我不想再唱了/我已經哭了
想陪妳坐著/想聽妳說著/想知道我值得/以為我們還愛著
把窗戶都打開/風也是涼的/我壹知人唱歌/聲音也變成冷的……
在李泉的歌聲中,是不是悟到,愛情中,眼淚少了,太冷漠,多了,卻有潮濕以致發黴?
4.關於音樂的成語(10個)蕩氣回腸
dàng qì huí cháng
成語:蕩氣回腸
--------------------------------------------------------------------------------
zdic 漢 典 網
解釋:蕩:動搖;回:回轉。形容文章、樂曲十分婉轉動人。
余音繞梁、天籟之音、頓挫抑揚、余響繞梁、余音繚繞、余音裊裊、余音繞梁
、玉潤珠圓、正始之音、鳳簫鸞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