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皮鶴發 成語

皮鶴發 成語

雞皮鶴發,漢語成語,拼音是jī pí hè fà,意思是皮膚發皺,頭發蒼白;指老人。出自《竹杖賦》。

漢語成語,意思是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鶴發雞皮成語壹般取其中的鶴字、發字來起名,其字寓意為蒸蒸日上、意氣風發、繁榮昌盛之意,可以取名為發迎、镕發、集發等名字。

唐田穎《夢遊羅浮》詩:“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童顏古無比,”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華佗)童顏鶴發,飄然有出世之姿。”

《三國演義》第八壹回:“ 先主見李意鶴發童顏,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狀,”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壹回:只見路旁走過兩個老者,都是鶴發童顏,滿面春風,舉止大雅。

《精忠嶽傳》第三十六回:“兀術見是壹員老將,鶴發童顏,威風凜然,十分歡喜,”黃宗英《大雁情》:“我看見壹些鶴發童顏的科學家,奮發挺進,拾級而上。”

四字成語:

先入為主、騎馬找馬、答非所問、春風化雨、回天無力、先人後己、桃紅柳綠、壹路平安、星星點點、十字路口、落地生根、壹事無成、目中無人、萬水千山、古往今來、不由自主、鶯歌燕舞、張三李四。

學成語的意義和價值:

成語展現了漢語表達巨大而豐富內涵的能力和語義融合能力。往往包涵了壹段歷史、壹個故事、壹個典故、道理、哲理,它在歷史的演變中自然形成。每壹個成語幾乎都有它的來歷。各朝各代的文化和歷史保存在成語之中,這使成語具有各朝各代鮮明的文化特點和時代特色。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其來源廣泛,或為傳世經典、或為巨著名作、或為歷史故事、或為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其字裏有話,話外有音,蘊含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中華文化中最為耀眼的壹顆明珠,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漢語的精髓,中華文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