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厲兵秣馬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解釋: 厲:同“礪”,磨;兵:兵器;秣:餵牲口。磨好兵器,餵好馬。形容準備戰鬥。
出處: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舉例造句: 孫權克仗先烈,雄據江東,舉賢任能,厲兵秣馬,以伺中國之變。
2、嚴陣以待
拼音: yán zhèn yǐ dài
解釋: 指做好充分戰鬥準備,等待著敵人。
出處: 《資治通鑒·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舉例造句: 鮑叔牙聞魯侯引兵而來,乃嚴陣以待。
3、枕戈待旦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解釋: 戈:古代的壹種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誌殺敵,枕著武器睡覺等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出處: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誌梟逆虜。”
舉例造句: 我先前只知道武將大抵通文,當“枕戈待旦”的時候,就會做駢體電報,這回才明白雖是文官,也有深諳韜略的了。
4、枕戈坐甲
拼音: zhěn gē zuò jiǎ
解釋: 以戈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鬥。
出處: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文帝紀上》:“如其首鼠兩端,不時奉詔,專戮違旨,國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
舉例造句: 掖垣瑣闥之地,皆枕戈坐甲之人。
5、枕戈披甲
拼音: zhěn gē pī jiǎ
解釋: 以戈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鬥。 同“枕戈坐甲”。
出處: 清·龍翰臣《復唐子實書》:“今日之事,將因壹鄉而累及壹邑,因壹邑而累及壹省。此非有人維持調護之,則外軍枕戈披甲之士,抑郁不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