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鄒衍談天zōu yǎn tán tiān
解釋比喻善辯.鄒,通“騶”.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奭也文具難施……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例句張華博物身終死,~舌竟體. ◎元·袁桷《觀物》詩
2、鄒纓齊紫zōu yīng qí zǐ
解釋比喻上行下效.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桓公好服紫,壹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壹紫.”又“鄒君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纓甚貴.”
結構聯合式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上行下效
例句《南史·儒林傳論》:“語雲:‘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是以鄒纓齊紫,且以移俗.”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於是全國人民都穿紫色衣服,在當時五件素色衣服還換不到壹件紫色的衣服.有人建議齊桓公改穿其他顏色的衣服,齊桓公說他討厭紫色,於是第二天大夫們都不穿紫色衣服了,再過幾天全國都不穿紫色了.
3、鄒魯遺風zōu lǔ yí fēng
解釋鄒、魯:孔子是魯人,孟子是鄒人.“文教興盛”之地的代稱.指孔孟留下來的儒家風氣
出處《梁書·羊侃傳》:“高祖覽曰:吾聞仁者有勇,今見勇者有仁,可謂鄒魯遺風,英賢不絕.”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