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掩耳盜鈴,杯弓蛇影,望梅止渴,畫餅充饑,亡羊補牢。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處《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壹個農民,看見壹只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用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故事從前宋國有壹個農夫在地裏幹活,忽然從遠處跑來壹只兔子,它十分慌張,壹不 ?小心就撞在樹樁上死了。農夫很高興,撿起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飽餐壹頓。他想每天都 ?有這樣的好事就好了,於是他放下農具整天守在那顆樹下,壹無所獲。
掩耳盜鈴(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釋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 ?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 ?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故事從前有個小偷發現人家家門口掛著壹口很大的銅鐘,他想偷但壹個人搬不動,想 ?把他敲碎賣碎銅,擔心敲鐘時別人聽到聲音而偷不成,終於想出壹個絕妙的主意,就是把 ?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聽不到聲音,結果偷竊時被當場逮住。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
解釋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出處《晉書?樂廣傳》記載有人作客飲酒,見酒杯裏有條蛇,喝後嚇得病了。後來知 ?道這蛇原來是屋角上壹張弓照在杯裏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用法復句式;作謂語、定語;比喻把虛幻誤作真實,形容人神經過敏。
故事晉朝河南人樂廣十分好客,見壹朋友好久不來家裏,十分奇怪,就去拜會他,朋 ?友說上次在妳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後回來後就生病。樂廣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來是 ?掛在墻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聞知後就病愈。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 ?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故事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攻打張繡,行軍途中沒有水,帶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們渴 ?得要命,紛紛停下乘涼,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沒發現水源,曹操急中生智,傳令下去說前邊 ?有壹梅林,時下正是產梅子的季節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氣大振而快速前進。
畫餅充饑(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釋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三國誌?魏誌?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故事曹操的孫子曹睿當上皇帝後急於找壹個“中書郎”,讓大臣盧毓推薦壹個真有本 ?事的人,並告誡他推薦人才不能只看名聲,名聲就像畫在地上的壹張餅,饑餓時不能吃。 ?盧毓經過仔細挑選為曹睿選中中書郎。
亡羊補牢(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貶義。
故事戰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將勸諫的大臣莊辛趕出楚國。五個月趁機征 ?伐,很快占領楚都郢。楚襄王後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莊辛,莊辛說:“見兔而顧犬, ?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鼓勵楚襄王勵精圖治、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