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描寫形容行軍艱難的成語和四字詞語-詳細解釋和說明含義

描寫形容行軍艱難的成語和四字詞語-詳細解釋和說明含義

形容行軍艱難的成語: 風餐露宿

拼音: fēng cān lù sù

解釋: 風裏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通常被用來形容行軍打仗的艱苦困難。

出處: 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裏,明朝飲馬南江水。”

形容行軍艱難的成語 : 草行露宿

拼音: cǎo xíng lù sù

解釋: 走在野草裏,睡在露天下。形容走遠路的人艱苦和匆忙的情形。

出處: 《晉書·謝玄傳》:“聞內生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十七八。”

形容行軍艱難的成語 : 馬革裹屍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解釋: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出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形容行軍艱難的成語 : 赴湯蹈火

拼音: fù tāng dǎo huǒ

解釋: 赴:走往;湯:熱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出處: 《荀子·議兵》:“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晉·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形容行軍艱難的成語 : 出生入死

拼音: chū shēng rù sǐ

解釋: 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 《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成語: 屍橫遍野

拼音: shī héng biàn yě

解釋: 屍體到處橫著。形容死者極多。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直殺到天明,卻才收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成語: 血流成河

拼音: xuè liú chéng hé

解釋: 形容被殺的人極多。

出處: 《舊唐書·李密傳》:“屍骸蔽野,血流成河,積怨滿於山川,號哭動於天地。”

舉例造句: 須臾血流成河,頃刻屍如山積。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壹百九回

成語: 槍林彈雨

拼音: qiāng lín dàn yǔ

解釋: 槍桿象樹林,子彈象下雨。形容戰鬥激烈。

出處: 清·百壹居士《壺天錄》下卷:“營兵往捕,不知虎穴所在,後乃得知某姓空舍中,相聚燃擊,槍林彈雨中,虎乃斃。”

成語: 刀光劍影

拼音: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解釋: 隱約顯現出刀劍的閃光和影子。形容環境充滿了兇險的氣氛。

出處: 南朝·梁·吳筠《戰城南四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夜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