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披星戴月 [ pī xīng dài yuè ]
解釋: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自: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壹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意思是這麽大的孩子早出晚歸,早起晚睡,十分辛苦。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
二、推波助瀾 [ tuī bō zhù lán ]
解釋:瀾:大波浪。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
出自:隋·王通《文中子·問易篇》:“真君建德之事,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意思是真正的君主建立功德這件事,足夠用來從旁鼓動、助長事物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抑制風停止火燒罷了。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三、歌功頌德 [ gē gōng sòng dé ]
解釋:歌、頌:頌揚。頌揚功績和德行。
出自:西漢時期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意思是人民都唱歌歡樂,歌頌他的功德。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四、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自:戰國時期韓非《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壹個農民,看見壹只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五、披荊斬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解釋: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
出自:南朝宋時期範曄《後漢書·馮異傳》:“為吾披荊棘,定關中。”意思是為我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拿下關中。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創業的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