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提並論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區別地混在壹起來談論或者看待。
相提並論是漢語成語,讀音:xiāng tí bìng lùn,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區別地混在壹起來談論或者看待,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並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例句:
1、清·淮陰百壹居士《壺天錄》:二者相提並論,則陳張兩公之捐軀殉難,均有所迫而然也。
2、柯靈《香雪海·水流千裏歸大海》:“把馬克思與釋迦牟尼相提並論,未免牽強附會。”
正音:“相”,不能讀作“xiàng”。
辨形:“提”,不能寫作“題”。
辨析:“相提並論”和“等量齊觀”;都含有把不同的等同起來的意思。但“相提並論”指把不同性質的對象放在壹起談論;可以用於人;也可以用於物。“等量齊觀”只能用於對待事物;表示同等看待。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學成語的好處
1、成語是濃縮的歷史,學習和運用它能使我們知古鑒今,以史為鏡,成語中有大量的由歷史故事和歷史典故演繹而成的,了解了壹個成語,就等於了解了壹個歷史故事或壹段精彩的歷史。
2、能教會我們如何面對生活,換言之它是我們生活中的良師益友,能教會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會告訴我們怎樣去激發自己的鬥誌,高歌猛進、壯誌淩雲、昂首闊步、乘風破浪、叱咤風雲、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從而樹立起遠大的誌向。
3、能為工作提供武器和食糧,全面提高文字表達能力,掌握壹定數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