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三打祝家莊》第壹幕第壹場:“妳回去復李大官人,本當將時遷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賊黨,礙難從命。”
不由分說 由:聽從,順便;分說:辯白,解說。不容人分辯解釋。
出處:元·武漢臣《生金閣》三折:“怎麽不由分說,便將我飛拳走踢只是打。”
從諫如流 諫:直言規勸。聽從規勸像流水壹樣自然。形容樂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
出處:漢·班彪《王命論》:“從諫如順流,趣時如響赴。”
從善如流 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
出處:《左傳·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拱手聽命 拱手:雙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順地聽從對方的命令,毫無反抗。
出處:《明史·陳九疇傳》:“邊臣怵利害,拱手聽命,致內屬番人勾連接引,以至於今。”
堅執不從 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出處: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壹折:“小官勸他且待兵戈稍定,再做商量,爭奈元帥堅執不從。”
三占從二 三個人壹同算卦,聽從其中兩個人的意見。比喻聽從多數人的意見。
出處:《書·洪範》:“三人占,從二人之言。”
身不由己 由:聽從。身體不由自己作主。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憐憫,誓以死報。”
束身受命 束身:約束自身,不放縱。比喻投案。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後、聽從命令。
束手聽命 拱手聽從命令。
出處:宋·陳亮《酌古論·馬燧》:“三鎮平,則淄青之膽破矣。命壹辯士持天子之詔往諭之,彼安得不束手聽命哉!”
聽天由命 由:聽從,隨順。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也比喻碰機會,該怎麽樣就怎麽樣。
出處: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第二回:“死活存亡,聽天由命去罷。”
唯唯諾諾 諾諾:答應的聲音。形容自己沒有主意,壹味附和,恭順聽從的樣子。
出處:《韓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無所適從 適:歸向;從:跟從。不知聽從哪壹個好。指不知怎麽辦才好。
出處:《左傳·僖公五年》:“壹國三公,吾誰適從。”宋·姚寬《西溪從語》卷上:“源殊派異,無所適從。”
言從計納 講的話、出的主意,都聽從采納。
出處:漢·蔡邕《司空臨晉侯楊公碑》:“及其所以匡輔本朝,忠言嘉謀,造膝危辭,當事而行,言從計納。”
言聽計從 聽:聽從。什麽話都聽從,什麽主意都采納。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言聽謀決 指說的話聽從照辦,出的主意決定實行。
出處:清·昭連《嘯亭雜錄·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繹堂制府以為能,言聽謀決。”
言聽事行 指說話能聽從,事情能執行。
出處:《韓非子·說疑》:“言聽事行,則如師徒之勢。”
言聽行從 指說話、做事有人聽從。形容威望很高。
出處:《鹖冠子·道端》:“聖人之功,定制於冥冥,求至欲得,言聽行從,近親遠附,明達四通。”
陽奉陰違 陽:表面上;奉:遵守,聽從;陰:暗地裏。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裏違背。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亦曾當面勸過他,無如蔔知府陽奉陰違,也就奈何他不得。”
依頭順尾 指對上下各方都聽從、依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前兒我們還議論到這裏,再不能依頭順尾,必有兩場氣生。”
吃軟不吃硬 對態度強硬者,絕不屈從,對好言好語,可以聽從。形容個性頑強,不怕強硬。
出處:清·醉月山人《狐貍緣全傳》第三回:“從來小孩愛戴高帽兒,吃軟不吃硬。”
吃硬不吃軟 好言好語不聽從,態度壹強硬,反使屈從了。形容人的外強中幹,欺軟怕硬。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戴大理囑咐他的壹番話,說胡統領的為人,吃硬不吃軟。”
兒大不由娘 由:聽從,順從。兒女長大成人,由不得父母做主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9回:“別說我是他妗子,我就是他娘,他‘兒大不由娘’,我也管不的他。”
兒大不由爺 由:聽從,順從。兒女長大成人,由不得父母做主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2回:“如今就是妳把妳大爺叫起來,兒大不由爺,他也管我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