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吞象"原出自《山海經 海內南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意思是:有壹種巴蛇能吃大象(傳說巴蛇生於南海,黑身子,青腦袋,長800尺),它把象吞下去後,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頭吐出來.這種象骨服食後可治腹內的疾病。
相傳宋仁宗年間,深澤某村,壹個只有母子兩個人的家庭,母親年邁多病,不能幹活,兒子王妄,三十歲,還沒討上老婆,靠賣些草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很苦。
這壹天,王妄跟以往壹樣到村北去拔草,無意之中,發現草叢裏有壹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王妄動了憐憫之心,帶回了家,小心翼翼地為它沖洗塗藥,蛇便蘇醒後,沖著王妄點了點頭,表達它的感激之情;
母子倆見狀非常高興,趕忙為它編了壹個小荊簍,小心地把蛇放了進去。從此,王妄母子倆對蛇精心地護理,蛇的傷逐漸痊愈,蛇身也漸漸長大,而且總象是要跟他們說話似的,很是可愛。為母子倆單調寂寞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日子壹天天過去,王妄照樣打草,母親照樣守家,小蛇整天在簍裏。壹天,小蛇覺得悶在屋子裏沒意思,便爬到院子裏曬太陽,讓人意想不到的,蛇被陽光壹照,變得又粗又長,有如大梁,撞見如此情景的王母驚叫壹聲昏死過去。
等王妄回來,蛇已回到屋裏,也恢復了原形,卻用人類的語言著急地向王妄說:“我今天失禮了,把母親給嚇死過去了,妳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鍋裏煎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好。”
王妄說:“不行,這樣會傷害妳的身體,還是想別的辦法吧!”花斑蛇催促著說:“不要緊,妳快點,我能頂得住。”王妄只好流著眼淚照辦了。
母親喝下湯後,很快蘇醒過來,母子倆又感激又納悶,可誰也沒說什麽,王妄再壹回想每天晚上蛇簍裏放金光的情形,更覺得這條蛇非同壹般。
話說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宮裏的生活日復壹日,沒什麽新樣,覺得厭煩,想要壹顆夜明珠玩玩,就張貼告示,誰能獻上壹顆,就封官受賞。
這事傳到王妄耳朵裏,回家對蛇壹說,蛇沈思了壹會兒說:“這幾年來妳對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總想報答,可壹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為妳做點事了。
實話告訴妳,我的雙眼就是兩顆夜明珠,妳將我的壹只眼挖出來,獻給皇帝,就可以升官發財,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王妄聽後非常高興,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說:“那樣做太殘忍了,而且妳會疼得受不了的。”
蛇說:“不要緊,我能頂住。”於是,王妄挖了蛇的壹只眼睛,第二天到京城,把寶珠獻給皇帝。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麽奇異的寶珠,贊不絕口,到了晚上,寶珠發出奇異的光彩,把整個宮廷照得通亮,皇帝非常高興,封王妄為進行大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
皇上看到寶珠後,很賞識,占為己有,西宮娘娘見了,也想要壹顆,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尋找寶珠,並說把丞相的位子留給第二個獻寶的人,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只眼睛弄來獻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嗎?
於是到皇上面前說自己還能找到壹顆,皇上高興地把丞相給了他,可萬沒想到,王妄的衛士去取第二只眼睛時,蛇無論如何不給,說非見王妄才行,王妄只好親自來見蛇。
蛇見了王妄直言勸到:“我為了報答妳,已經獻出了壹只眼睛,妳也升了官,發了財,就別再要我的第二只眼睛了。人不可貪心。”王妄早已鬼迷心竅,哪裏還聽得進去,厚顏無恥地說:“我不是想當丞相嗎?妳不給我怎麽能當上呢?
況且,這事我已跟皇上說了,官也給了我,妳不給不好收場呀,妳就成全了我吧!”他執意要取第二只眼睛,蛇見他變得這麽貪心殘忍,早氣壞了,就說:“那好吧!妳拿刀子去吧!不過,妳要把我放到院子裏再去取。”
王妄早已等待不得,對蛇的話也不分析,壹口答應,就把蛇放到了陽光照射的院子裏,轉向回屋取刀子,等他出來剜寶珠時,蛇身已變成了大梁壹般,張著大口沖他喘氣,王妄嚇的魂都散了,想跑已來不及,蛇壹口就吞下了這個貪婪的人。
擴展資料
版本三:
有壹個叫做象的小孩,從小愛好小動物,從小心地很好。他有壹個母親。有壹天他用火柴盒收養了壹條像蛇的動物!日過時去,始初用火北柴盒收養的“蛇”,已不是壹條小東西了。它成長到身形像條巨龍,可以吞人的氣勢。?
但這條蛇並沒有傷害象,仿佛它已經將象當成主人看待。有壹天,象的母親病倒,大夫說要用蛇膽才可令病情快速好轉。正在象頭痛煩惱之際,蛇張大口示意讓象進去它的身體內切蛇膽。
象進去了蛇的體內感受著蛇的疼痛將蛇膽切下,把媽媽的病治好。但貪心的母親,還要象再去切蛇膽。結果象在切蛇膽時,蛇實在受不了疼痛的痛楚,吞了壹口口水,也把象給吞了下去。傷心的蛇化作巨龍飛上天空,傳來壹陣陣聲:“人心不足蛇吞象。”
寓意
古代典故和民間傳說有所不同.壹個是說蛇的貪婪——"蛇吞象";壹個是說人的貪婪,人被蛇吞掉——"蛇吞相",這大概是口頭文學傳播演變的結果。
無需鑒別真偽,都是比喻貪心不足,不得好下場.教育人們要克制欲望,不要得了星星盼月亮.常言道:"知足長樂".當然這句話用在事業上,學業上是消極的,不對的,而在克制私欲和貪心上,則是有其可取之處的地方。
參考資料:
貪心不足蛇吞象.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