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論語中流傳至今的成語有什麽

論語中流傳至今的成語有什麽

1、色厲內荏sè lì nèi rěn

〖釋義〗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更,內心虛弱。

〖出處〗《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2、言不及義yán bù jí yì

〖解釋〗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壹句正經的。

〖出處〗《論語?魏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3、殺身成仁shā shēn chéng rén

〖解釋〗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出處〗《論語?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後生可畏hòu shēng kě wèi

〖解釋〗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出處〗《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5、任重道遠、死而後已:rèn zhòng dào yuǎn

〖解釋〗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篇》)釋: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負擔沈重,路程遙遠。以實現仁德於天下為己任,不也沈重嗎?到死方休,不也遙遠嗎?任重道遠

6、舉壹反三jǔ yī fǎn sān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壹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處〗《論語?述而》:“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見賢思齊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釋〗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出處〗《論語?裏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解釋〗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處〗《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