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描寫墓地環境的詞語

描寫墓地環境的詞語

1.描寫墓地的環境或風景的句子,寫的越像小說分越高

我自己寫的小說片段,女二獨自壹人到墓地時的情景:

上弦月高掛在夜空中,幽幽的銀光斜斜地照在冰涼的石碑上。夜月下伊夢雲才發現壹個人在漆黑的墓地中,沒有地圖,沒有目標,僅僅是待壹晚,卻又壹種四處危險的感覺,人類本能怕黑,並且會將黑暗中的種種信息自動恐怖化。蟋蟀的淒切地叫著,墓碑都像籠上了壹層朦朧的薄紗,遠處看不清怪石影影綽綽愈顯幽暗,樹影飄動,好像惡魔的出場儀式。心裏安慰著自己不怕,然而對未知的恐懼很快擊垮了伊夢蝶,僅僅在墓地外圍徘徊。不是閃過的陰影,未知鳥類的叫聲,都讓她神經緊張。伊夢蝶覺得似乎有什麽在看她,“誰!”沒有回答,僅僅飄出壹個影子,看形狀像壹個人,卻是壹片漆黑,在斑駁的陰影中看不清是男是女,但很顯然,不是人。

“啊————”伊夢蝶真的後悔了,拔腿就跑,完全不在乎什麽約定了。壹只只蝙蝠從她頭頂優雅的掠過,嚇得她加快了步伐,墓地長年無人打理荒草叢生,在連續摔倒三次,於是把衣服完全弄臟後跑不動了,見沒有什麽奇怪的東西追來,便不跑了,隨便靠在壹個墓碑上喘著粗氣。冰冷的觸感又讓她趕緊離開,閉上眼睛,渾身都痛,地上和墓碑都涼涼的,加上各種蟲鳴鳥叫,讓她不敢閉眼。然後,伊夢蝶發現了壹個更嚴峻的問題:迷路了。只有自己孤獨的影子。進進出出的都是自己的腳步。

2.形容墓地的詞語有哪些

狐蹤兔穴、壹抔之土、北芒壘壘。

1、狐蹤兔穴,讀音:hú zōng tù xué。

釋義:喻指墳墓。

出處:元·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

2、壹抔之土,讀音:yī póu zhī tǔ。

釋義:壹抔:壹捧。壹捧黃土。借指墳墓。

出處:《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壹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3、北芒壘壘,讀音:běi máng lěi lěi。

釋義:北芒:也作邙山,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漢魏時,王侯公卿多葬於此;壘壘:墳冢壹個挨壹個。形容墳墓很多。

出處:晉·張載《七哀》:"北芒何壘壘,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雲漢世主。"

3.有關墓地的詞語

拜墓:1.拜掃墳墓。

邦墓:1.古代民眾歸葬的場所。

鞭墓:1.語本《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鞭墓,謂以。

鞭墓戮屍:鞭:鞭打;戮:殺戮。把死人從墓裏挖出來,加以鞭打和殺戮。形容報恨雪。

表墓:1.在死者墓前刻石,以彰其善,謂之表墓。

不著墳墓:1.謂死於外鄉,不能葬入祖墳。 2.猶言遊魂。

祠墓:1. 祠堂與墳墓。

賜墓:1.大臣身故,皇帝敕使建造的墓園。

4.形容墓地的成語

北芒壘壘:北芒:也作邙山,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漢魏時,王侯公卿多葬於此;壘壘:墳冢壹個挨壹個。形容墳墓很多。

車過腹痛:原指經過朋友的墳墓如不祭奠,走過去肚子就會痛起來。用來表示對亡友的悼念。

狐蹤兔穴:喻指墳墓。

掘墓鞭屍:挖開墳墓,鞭打屍體。形容兇惡或仇恨很深。

屍冢之間:在屍首與墳墓之間。比喻處在極其危險的境地。

壹抔黃土:壹抔:壹捧。壹捧黃土。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壹抔之土:壹抔:壹捧。壹捧黃土。借指墳墓。

壹扜黃土:壹抔:壹捧。壹捧黃土。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冢木已拱:墳墓上的樹木以很高大。比喻老死多年。

冢中枯骨:冢:墳墓。墳墓裏的枯骨。比喻沒有力量的人。

自掘墳墓:掘:挖。自己的所作所為就象在替自己挖掘墳墓壹樣。比喻自尋死路。

5.形容墓地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墓地的成語有:北芒壘壘、掘墓鞭屍、壹抔黃土、冢中枯骨、冢木已拱。

1、北芒壘壘[běi máng lěi lěi ]:北芒:也作邙山,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漢魏時,王侯公卿多葬於此;壘壘:墳冢壹個挨壹個。形容墳墓很多。

[出處]晉·張載《七哀》:“北芒何壘壘,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雲漢世主。”

2、掘墓鞭屍[jué mù biān shī]:

挖開墳墓,鞭打屍體。形容兇惡或仇恨很深。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3、壹抔黃土[yī póu huáng tǔ]:壹抔:壹捧。 壹捧黃土。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出處]《史記·張釋之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壹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4、冢中枯骨[zhǒng zhōng kū gǔ]:冢:墳墓。墳墓裏的枯骨。比喻沒有力量的人。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蜀誌·先主傳》:“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5、冢木已拱[zhǒng mù yǐ gǒng]:墳墓上的樹木以很高大。比喻老死多年。

[出處]《轂梁傳·僖公三十三年》:“泰伯將襲鄭,百裏子與蹇叔子諫曰:‘千裏而襲人,未有不亡者也。’泰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範寧註:“子之輩皆已老死矣……言其老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