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春秋時期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的成語故事如下:

1、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在吳國為奴三年,回國後立誌報仇雪恨。他每天睡在柴草上,並在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嘗壹嘗苦膽,以提醒自己不忘屈辱。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2、退避三舍: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文公重耳曾流亡在外,後來回國成為國君。他曾經得到楚成王的幫助,承諾如果兩國交戰,他會退避三舍(壹舍三十裏)。後來兩軍交戰,晉文公真的退避了三舍。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比喻退讓、回避,避免沖突。

3、唇亡齒寒: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晉獻公向虞國借路伐虢,虞國大夫宮之奇向虞公進諫,指出“唇亡齒寒”,如果晉國滅了虢國,虞國也會跟著滅亡。但是虞公沒有聽從勸告,最終導致虞國被晉國滅亡。

4、夜郎自大: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夜郎國是壹個小國,但是因為聽信了漢使的誇大之言,認為自己很大,竟然與漢朝為敵。最終被漢朝的軍隊打敗。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比喻妄自尊大,盲目自滿。

5、圍魏救趙: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趙國被魏國圍攻,齊國派兵救援趙國,孫臏指揮齊軍趁魏軍疲憊不堪之際發動襲擊,最終打敗了魏軍。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比喻采取圍攻或聲東擊西的策略來攻打敵人,從而解圍或獲勝。

春秋時期的相關知識如下:

1、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壹段大分裂時期,壹般指前770年至前47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壹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時期。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壹段大分裂時期,戰國後期秦壹統天下,建立了大壹統王朝,戰國時期結束。

2、春秋時期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春秋時期的第壹霸是齊桓公,葵丘會盟是齊桓公稱霸的標誌。春秋時期鐵制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私有土地大量開墾,為增加稅收,實行了稅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