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買履的意思是指不懂得衡量事物輕重緩急的人,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或選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鄭人指的是古代鄭國的百姓,買履指的是購買鞋子。成語鄭人買履源自《孟子·公孫醜上》篇,原文是:“鄭人買履,以為不若己者不足也。”意思是鄭國的人買鞋子時,認為自己的腳大,所以買了比自己腳小的鞋子。
這個故事比喻不懂得衡量事物輕重緩急的人,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或選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那些不理智、不明事理的人,他們在做決策時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導致錯誤的結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的故事起源於古代鄭國的百姓買鞋子的故事,反映了人們在做決策時應該理智思考,不要盲目行動。
鄭人買履寓言故事
戰國時期,有壹個鄭國人,想為自己買壹雙新鞋子。去集市之前,這個人預先找來壹小段繩子,用它比著自己的腳量好長短尺寸,然後就高高興興地出門了。
誰知走得匆忙,量好的尺碼卻忘在家裏沒有帶著。鄭國人來到集市,直奔賣鞋的店鋪,他讓掌櫃的拿了幾雙鞋,精挑細選了壹番,終於看好了壹雙中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壹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繩被擱在家裏忘記帶來。
於是他連忙對鞋鋪的老板說:“對不起,我把尺碼忘在家裏了,等我回家取來尺碼再買吧。”說完,轉身就往家裏跑。眼看天色不早,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但是,鞋鋪打烊了,鞋子沒買成。
鄭國人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裏,鄰居問他出了什麽事,他就把事情的經過壹五壹十地講述了壹遍。鄰居聽了問道:“妳買鞋時為什麽不用自己的腳去穿壹下,試試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說:“那可不成,量的尺碼才可靠,我只相信我自己親自量好的尺碼,不相信我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