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看圖猜成語兩個人壹個人拿刀兩個箭頭壹把草是什麽答案

看圖猜成語兩個人壹個人拿刀兩個箭頭壹把草是什麽答案

答案:落草為寇

解釋

落:墜落,落入,敗落,逃落

草:草莽、也指草野莽叢

為:成為,變成,成長

寇:盜賊,山賊,強盜,土匪,馬匪,江湖人仕

總釋

解釋:寇:盜賊。舊指逃入山林做強盜。

出自: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三折:“某今在這宜秋山虎頭寨,落草為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舊指逃入山林莽叢之中做強盜;有時也指在初起階段還沒有形成規模的農民起義軍。

寇,暴也。與敗賊 同義(朋侵)——《說文》 寇賊奸宄——《書·舜典》。傳:“群行攻劫曰寇。”

鄭註:“強取為寇”。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七十九章 詳解

草,此處的意思是“山林、草莽”,代指“民間”,所以“落草”就是指流落到山林。 簡單點來說,就是壹個好好的正道人,離開社會,流落到山林草莽,成為賊寇。落草為寇通常形容不得已而為之,有自嘲和悲嗆的味道。

出處

此成語出自於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三折

成語解釋 ?寇:盜賊。舊指逃入山林做強盜。

成語出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三折:“某今在這宜秋山虎頭寨,落草為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成語繁體 落艸為寇

成語簡拼 LCWK

成語註音 ㄌㄨㄛˋ ㄘㄠˇ ㄨㄟˊ ㄎㄡ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 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 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 落草為寇作謂語、定語;指當強盜。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 古代成語

近義詞 占山為王

成語例子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5回:“秦兄小覷我與兄弟,難道我們自幼習武藝時節,就要落草為寇?”

落 讀音 luò

落luò

⒈掉下,下降:~下。~雨。花~。降~。也指掉下的:~葉。~花。

⒉衰敗,飄零:沒~。淪~。

⒊遺留在後面:~後。~隊。

⒋歸屬:把任務~在他身上。

⒌得到:~得。~個好名聲。

⒍停留,留下:~腳。~戶。不~痕跡。

⒎聚居或停留的地方:村~。下~。

⒏寫下:~款。~賬。

⒐建築物完工:~成。

草 讀音 cǎo:

草 <名>

(形聲。從艸,早聲。小篆艸,象兩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說文》:“草,草鬥,櫟實也”(櫟實:櫟樹的莢果,即皂角)。借為“草木”之“草”以後,則另造“皂”字來代替。本義:櫟實)

草本植物的總稱 [grass]

艸,百卉也。從二屮。會意。經傳皆以草為之。漢書多以屮為之。――《說文》

大草不生。――《呂氏春秋·任地》。註:“草,穢也。”

草食者羶。――《呂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辭·悲回風》。註:“生曰草。”

為 讀音 wéi:

為 <動>

(為的本義是母猴。象形。按字,從爪,古文下象兩母猴相對形)

假借為“偽”。做,作,幹,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無為。――《詩·王風·兔爰》

子為不知,我將不墜。――《左傳·定公十二年》

為善者,非善也,故善無以為也。――《管子·樞言》

為(為、為)wéi

⒈做,幹:事在人~。敢作敢~。

⒉有能力,有貢獻,做出成績:年輕有~。大有作~。

⒊看成,當作:認~。以~。不足~憑。霓~衣兮風~馬。

⒋充當,擔任,治理:能者~師。她~校長已三年。善~國事。

⒌成,變成:變荒坡~花果山。

⒍是:十兩~壹斤。

⒎被:~人所恥。

⒏助詞。〈表〉疑問、程度、範圍、加強語氣等:何樂不~?大~不幸。廣~流傳。極~緊要。

────────────────—

寇 讀音 kòu:

寇 <動>

(會意。從宀,表示與室家房屋有關,從元(人),從攴,表示持械擊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裏來打人。本義:入侵;侵犯)

同本義

寇,暴也。與敗賊 同義(朋侵)。――《說文》

寇賊奸宄。――《書·舜典》。傳:“群行攻劫曰寇。”鄭註:“強取為寇。”

凡兵作於內為亂,於外為寇。――《左傳·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呂氏春秋·貴公》

匈奴背叛不臣,數為寇暴於邊鄙。――《鹽鐵論·本議》

吐蕃發十萬兵寇西川。――《資治通鑒》

又如:寇戎(來犯的敵軍);寇虐(侵掠殘害之行)寇鈔(攻劫掠奪);寇剽(搶劫);寇鈔(亦

寇kòu

⒈盜匪,侵略者:防~。海~。敵~。

⒉騷擾,侵犯:~邊。入~。

參考資料:

落草為寇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