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有詞類活用的成語

有詞類活用的成語

壹、名詞活用為動詞

衣冠禽獸:衣冠本是名詞,在成語中則活用為了動詞,即穿著衣戴著帽。衣冠禽獸常比喻品德敗壞、行為如同禽獸的人。

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詞,在成語中則活用為了動詞,意思為“說出”。

此外,“不毛之地”中的“毛”意為“長莊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為“像人”“像鬼”……

二、名詞用作狀語

口誅筆伐:用言論、文字進行揭發或批判。

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壹樣永恒不變。

煙消雲散:像煙和雲似的消散,常用來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風餐露宿:在風裏吃飯,在露天睡覺,常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道聽途說:從道路上聽到,在道路上傳說,壹般指傳聞的或沒有根據的話。

星羅棋布:像星星似的羅列著,像棋子似的分布著,常形容多而密集。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像瓦分解壹樣,常比喻徹底垮臺或崩潰。

類似的成語很多,如日積月累、龍盤虎踞、玉潔冰清、字斟句酌、內憂外患、雷厲風行、神出鬼沒、鬥折蛇行……

三、動詞活用為名詞

見多識廣:見,見到的;識,知道的。

送舊迎新:舊,舊的(東西、事物);新,新的(東西、事物)。

救死扶傷:死,快要死的人;傷,受傷的人。

四、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扶危救困:危,危難的人;困,困難的人。

取長補短:長,長處;短,短處。

推陳出新:陳,舊的;新,新的。

苦盡甘來:苦,苦難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此外,喜新厭舊、拈輕怕重、棄暗投明、無惡不作等也屬於此類用法。

五、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安邦定國:安(定),使……安定(鞏固)。

良藥苦口:苦,使……感到苦。

治國安民:安,使……安定。

虛懷若谷:虛,使……謙虛。

涸澤而漁:涸:使……幹涸。

此外,安居樂業、窮兵黷武等也屬於此類用法。

六、名詞的使動用法

汗馬功勞:汗,使……出汗。

禍國殃民:禍,使……遭到禍害;殃,使……遭殃。

汗牛充棟:汗,使……出汗。

六、動詞的使動用法

打草驚蛇:驚,使……受驚。

勞師動眾:勞,使……勞苦;動,使……驚動。

驚心動魄:驚,使……驚;動,使……動。

降妖除魔:降,使……投降。

賞心悅目:賞,使……舒暢;悅,使……愉悅。

傷風敗俗:傷、敗:使……敗壞。

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厚古薄今:厚,把……看得很重;薄,把……看得很輕。

甘之如飴:甘,認為……甜。

兵貴神速:貴,以……為貴。

樂此不疲:樂,把……當成快樂。

九、名詞的意動用法

不恥下問:恥,以……為恥。

草菅人命:草菅,把……當成野草。

魚肉百姓:魚肉,把……當成魚肉。

幕天席地:幕,以……為幕;席,以……為席。

造句:山村教師常常整夜操勞而拿不到薪水,但是大學畢業生李明卻當起了壹名山村教師,並且甘之如飴。

飛沙走石 出 處 《三國誌·吳誌·陸凱傳》:“蒼梧、南海,歲有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沙轉石,氣則霧郁,飛鳥不經。”

驚天動地 出處 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打草驚蛇 語出段成式《酉陽雜俎》:唐代王魯為當塗縣令,搜刮民財,貪汙受賄。有壹次,縣民控告他的部下主薄貪贓。他見到狀子,十分驚駭,情不自禁地在狀子上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破釜沈舟 出處 《孫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驅群羊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沈魚落雁 出處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興風作浪 出處 元·無名氏《鎖魔鏡》第壹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內有壹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

富國強兵 出處 《管子》壹書有言以富民為前提。“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治國》),民富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同上)。

厚古薄今 出處 宋·米芾《寶晉英光集·蠶賦》:“由斯而言,則予之功,非欲厚古而薄今,時之異也。”

精兵簡政 出處《南史·陳暄傳》:“徐陵為吏部尚史,精簡人物。”

自高自大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淩忽長者,輕慢同列。”

不遠萬裏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遠千裏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目空壹切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2回:“但他恃著自己學問,目空壹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內。”

兵貴神速 出處《孫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嘉言曰:‘兵貴神速。’”

安貧樂道 出處《後漢書·韋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

東張西望 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壹心只想丈夫回來,此時經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道聽途說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風餐露宿 出處宋·陸遊《宿野人家》:“老來世路渾諳盡;露宿風餐未覺非。”宋·範成大《元日》:“饑飯困眠全 體懶;風餐露宿半生癡。”

南征北戰 出處唐·柳宗元《封建論》:“歷於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魚肉百姓 出處: <<後漢書.仲長統傳>>:"於是驕逸自恣,誌意無厭,魚肉百姓,以盈其欲."

草菅人命 出處 《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幕天席地 出處 晉·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龍潭虎穴 出處: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開了天關地戶,跳出這龍潭虎窟。”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0回:“有分教,盧浚義撇卻錦簇珠圍,來試龍潭虎穴。”

狼吞虎咽 出處 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 :“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煙消雲散 出處元朝·張養浩《天凈沙》曲:“煙消雲散,壹杯誰***歌歡。”

風馳電掣 出處《六韜·龍韜·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亦作“風馳電逝”、“風馳電赴” 。

狼心狗肺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恒言》:“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義忘恩。”

龍爭虎鬥 出處漢·班固《答賓戲》:“分裂諸夏,龍戰虎爭。”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妳敢差排呂太後,枉以後龍爭虎鬥,都是俺鸞交鳳友。”

花容月貌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土崩瓦解 出處 《淮南子·泰族訓》 :紂之地,左東海,右流沙,前交趾,後幽都,師起容關,至蒲水;士億有余萬,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戰。武王左操黃鉞,右執白旄以麾之,則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門可羅雀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

裹足不前 出處:戰國·秦·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汗牛充棟 出處: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又作《陸文通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歡呼雀躍 出處 莊周《莊子·在宥》:“鴻蒙方將拊髀雀躍而遊。”

積羽沈舟 出處《戰國策·魏策壹》:“臣聞積羽沈舟,群輕折軸。”

集思廣益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堅壁清野 出處《三國誌·魏書·荀彧傳》:“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將軍攻之不拔,略之無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因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