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描寫珠穆朗瑪峰時可用成語有哪些?

描寫珠穆朗瑪峰時可用成語有哪些?

1、登山踄嶺?(dēng shān bù lǐng)?

結構:聯合式成語

詞性:中性成語

解釋:踄:同“步”,蹈,走。形容長途跋涉,路途辛苦

典故:明 - 吳承恩《西遊記》第68回:“我那頑徒,俱是山野庸才,只會挑包背馬,轉澗尋波,帶領貧僧登山踄嶺。”

2、登峰造極?(dēng fēng zào jí)?

結構:補充式成語

詞性:中性成語

燈謎面:攀世界之巔;到達玉皇頂

解釋:登:上;峰:山頂;造:到達;極:最高點。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典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舉例:到了清末,梁啟超先生的“新文體”可算~。(朱自清《經典常談·文第十三》)

3、望而生畏?(wàng ér shēng wèi)?

結構:連動式成語

詞性:中性成語

燈謎面:山羊遇虎

解釋:畏:恐懼,害怕。看見了就害怕。

典故:《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舉例:加上他那黑而峻厲的面孔,頗使我~。(孫犁《遠的懷念》)

4、高不可攀?(gāo bù kě pān)?

結構:偏正式成語

詞性:中性成語

燈謎面:登山禁區

解釋:攀:抓住高處的東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難以達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難接近。

典故: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回:“小弟攛空離地不過五六丈,此樹高不可攀,何能摘他?這是‘癩蝦蟆想吃天鵝肉’了。”

舉例:我們反對把創作說得~,但也反對把它說成不須付出心血就輕而易舉地可以做到。(茅盾《創作問題漫談》)

5、登山越嶺?(dēng shān yuè lǐng)?

結構:聯合式成語

詞性:中性成語

解釋:形容長途跋涉,旅途艱辛。

典故: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壹百回:“幸虧他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去時騎坐,來時馱經,亦甚賴其力也。”

舉例:明 - 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三卷:“又要多張旗幟,使敵人不敢登山越嶺。”

6、橫峰側嶺?(héng fēng cè lǐng)?

結構:聯合式成語

詞性:中性成語

解釋:形容山勢縱橫交錯,起伏重疊。

典故:宋·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7、峰回路轉?(fēng huí lù zhuǎn)?

結構:聯合式成語

詞性:中性成語

燈謎面:躍上蔥蘢四百旋

解釋:峰巒重疊環繞,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勝路徑曲折復雜。

典故: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記》:“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讓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8、登高望遠?(dēng gāo wàng yuǎn)?

結構:連動式成語,

詞性:中性成語

燈謎面:登上泰山望東海

解釋:登上高處,看得更遠。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遠大。

典故:《呂氏春秋·順說》:“順風而呼,聲不加疾也,際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9、登山臨水?(dēng shān lín shuǐ)?

結構:聯合式成語,

詞性:中性成語

解釋:形容旅途遙遠。也指遊山玩水。

典故:戰國·楚·宋玉《九辯》:“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10、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

結構:聯合式成語,

詞性:中性成語

燈謎面:飛泉掛碧峰

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典故:《列子·湯問》:“伯牙鼓琴,誌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舉例: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壹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