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洶湧澎湃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解釋:洶湧:洪水猛烈上湧的樣子;澎湃:波浪互相撞擊。形容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出自: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
譯文:沸騰暴怒,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示例:兩洋的潮水交織壹起,形成壹派洶湧澎湃 的大浪,這就是橫掃亞非兩洲的反殖民主義的浪潮。
二、波瀾壯闊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釋: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出自: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譯文:旅客壹路辛苦,路上遇到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大。
示例:七言詩須波瀾壯闊,頓挫激昂,大開開闔耳。
三、壹望無際 [ yī wàng wú jì ]
解釋:際:邊。壹眼望不到邊。形容非常遼闊。
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四回:“壹望無際,似有千裏之遙。”
譯文:壹眼望不到邊,看上去像是有千裏的距離
示例:蒙古族騎士們像雄鷹壹樣,翺翔在壹望無際的大草原上。
四、水天壹色 [ shuǐ tiān yī sè ]
解釋:水光與天色相渾。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
出自:唐·王勃《滕王閣詩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譯文:陽光映射下的彩霞與孤雁壹起飛翔,秋水碧綠,同長天相連,天空映在水中,水天壹色
示例:那洞庭湖真個波濤萬頃,水天壹色。
五、驚濤駭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釋:濤:大波浪;駭:使驚怕。洶湧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爭。
出自: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譯文:人應該既安靜的時候,每次想到前經所經歷的驚濤駭浪,從來沒有恐懼地。
示例:又覺得身體動蕩,仿佛在~的小船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