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 zhé bù náo
解釋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誌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出處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結構偏正式。
用法多形容意誌堅定;不畏困難;堅持到底的用語。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折;不能讀作“zhē”或“shé”。
辨形撓;不能寫作“僥”。
近義詞百折不回、不屈不撓、堅韌不拔
反義詞知難而退、壹蹶不振、半途而廢
辨析~和“不屈不撓”;都有“堅毅、不退縮”的意思。有時可以通用。不同在於:~偏重指“不動搖”;多形容意誌堅強;“不屈不撓”偏重指“不屈服”;多形容鬥誌頑強。~還含有“受到無數次挫折”的意思;“不屈不撓”沒有。
例句
(1)他以~的毅力苦練了五年;終於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站在了世界最高處。
(2)革命先烈~的精神令我們欽佩。
英譯keep on fighting in spite of all setbacks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司徒長史橋玄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同強盜作鬥爭,建議朝廷頒布律法杜絕綁架事件。因彈劾南陽太守蓋升而辭官回鄉,深得曹操的賞識,稱他“有百折而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奇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