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的拼音yōng。
雍(拼音:yōng)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雍的本義不詳,壹說為地名,壹說為水名,壹說為鳥名,殷商蔔辭多用作人名或地名。後用此字指和諧。又音近通“壅”“饔”“甕”等字。
“雍”的甲骨文字形像飛鳥(隹)以爪抓起壹個方連環形的東西。有的甲骨文加水旁,形旁水是水流之象,表示雍的本義與流水有關。有人說:這鳥是古代神話故事裏“精衛填海”的精衛鳥,這個炎帝女的化身正抓住西山的石塊去填塞東海。
另壹說認為,上古把鹡鸰鳥叫作“雍渠”,鵑群飛鳴時,其音“雍雍而和”,故有《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描寫和諧的雁叫聲為“雍雍鳴雁”。也有人認為雍是形聲字。殷商甲骨文從隹,宮省去宀為聲,本義當與鳥有關。從水,表示與古代壹條水名有關,隹和呂***同構成聲旁。
也有人認為,甲骨文“雍”鳥形下部為壹環形或方形,又作連環形。它所描繪的應該是鳥足為壹環形所束縛,無法逃脫,本義是阻塞。從水,可能表示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以“雍”為偏旁的字,壹般都含有阻塞、環抱之意,如壅、擁等。
包含雍字的成語:
1、雍門刎首,漢語成語,拼音是yōng mén wěn shǒu,意思是後用為忠君的典實。出自《說苑·立節》。
2、雍容不迫,漢語成語,拼音是 yōng róng bù pò,意思是形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出自《元史·劉敏中傳》。
3、雍容閑雅,漢語成語,拼音是yōng róng xián yǎ,意思是指神態從容不迫,舉止文雅大方。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4、雍榮雅步,漢語成語,拼音是yōng róng yǎ bù,意思是態度從容大方,舉止不俗。出自《魏書·世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