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櫛風沐雨成語意思解釋

櫛風沐雨成語意思解釋

櫛風沐雨是壹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戰國·莊周《莊子·天下》。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出處

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戰國·莊周《莊子·天下》)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櫛風沐雨”。

成語故事

遠古時期,天地蒼茫,宇宙荒蕪,原始先民飽受海浸水淹的痛苦。堯掌管天下後,派遣大禹的父親鯀去治理洪水,鯀便逢洪築壩,遇水建堤,壹直采取堵塞洪水的辦法來治理洪水,結果導致洪水泛濫的狀況愈加嚴重。

舜接替堯當上部落聯盟首領之後,親自多次到各處去巡視治水狀況,然而洪水泛濫的局面始終沒有任何改變,於是,舜將治洪不力的鯀予以治罪,並派遣鯀的兒子禹接著治水。

大禹來到洪水泛濫的地區以後,並沒有馬上動手治理洪水,而是對各地災情進行認真研究。他發現以前治水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是因為自己的父輩壹直采用堵塞洪水的辦法。結果堵得越久,洪水泛濫的程度就越嚴重,所以他決定改用疏導的辦法來治理水患。

確定了治水方案之後,大禹親自率領徒眾和百姓,帶著簡陋的石斧、石刀、石鏟等工具開始治水。他根據山川河流的位置重新設計水道,決定開山劈石,以便讓洪水由小河流入大河,最後再流進大海,這樣壹來就可以解決洪水泛濫的問題了。

但是治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大禹生活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再加上連年遭受洪災,生活更加困苦。大禹要開山劈石,掘渠引洪,那勞動的艱苦,真是難以言說。為了治水,人們用壞了壹件又壹件工具,磨壞了壹身又壹身衣服,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

他們風餐露宿,粗衣淡飯,風裏來雨裏去,辛勤勞動。尤其是大禹,他起早貪黑,親自掘土背筐。他兢兢業業,腰累疼了,腿累腫了,仍然不敢懈怠。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趾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裏而脫落。

但大禹沒有時間註意這些,他心裏想的只有治水,根本就顧不上儀表風範和身體病情。下場雨他就借機洗洗頭發,刮陣風他就當老天來給他梳了梳頭發。他為了治水終日奔走,但是卻從來沒有抱怨過。

通過努力,大禹終於帶領百姓疏通了河道,洪水再也不能為害作亂,全都乖乖地流到大海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