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uò wú qí shì
解釋:象沒有那回事壹樣。形容遇事沈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統領聽不見,莊大老爺也聽不見,就作為如無其事,不去提他了。”
示例:王柬芝~地閂上門,又叫她點著燈,他那雙眼睛四處巡視著。★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近義詞:不動聲色、泰然自若
反義詞:六神無主、張皇失措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的態度
安之若素
拼音:ān zhī ruò sù
解釋: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壹樣,不覺得有什麽不合適。
出處:清·範寅《越諺·附論·論墮貧》:“貪逸欲而逃勤苦,喪廉恥而習諂諛,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示例:第二天寶小姐酒醒,很覺得過意不去。後來彼此熟了,見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了。★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八回
近義詞:泰然處之、漠然置之、隨遇而安
反義詞:驚惶失措、寢食不安、見異思遷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面對困境毫不介意
漠然置之
拼音:mò rán zhì zhī
解釋: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擱在壹邊。指對人或事態度冷淡,放在壹邊不理。
出處:清·錢泳《履園從話·會稽郡王墓》:“故國家有祀祭之典,官吏有防護之冊,而為之子孫者豈忍聽其荒廢不治而漠然置之耶!”
示例:彼而~,猶可言也;我而~,不可言也。★清·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近義詞:漠不關心、置之不理、不屑壹顧
反義詞:體貼入微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態度冷淡
不屑壹顧
拼音:bù xiè yī gù
解釋:不屑:不值得,不願意;顧:看。認為不值得壹看。形容極端輕視。
出處:明·方孝儒《送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壹顧視焉。”
示例:我的眼光是壹直線,只看前面的,兩旁和後方,悍都然~了。★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八回
近義詞:不足掛齒、嗤之以鼻
反義詞:刮目相看、舉足輕重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蔑視、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