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論讀書中譯文

論讀書中譯文

譯文:

讀書足夠可以使人心情愉快,足夠可以讓妳說話、寫文章用到成語或優美的句子,顯得妳說話、寫文章有文化,讀書足夠可以增長妳的才幹。讀書讓人精神愉快,在可以在壹個人獨處獨住的時候表現出來,壹個人容易孤獨,讀點書,讓妳快樂。

讀書增長文采,最可以在和別人談論問題的時候表現出來,讀書增長才幹,最可以在判斷、處理社會事情的時候表現出來。精通世事(會辦事)的人雖然能夠處理好細事或者判斷事情的某壹部分對不對,然而(但是)要從全局計劃,就壹定要喜愛學習深入思考的人才能做到。

(會辦事的人會做好小事,愛讀書思考的人才能做好大事。)讀書太慢的人馳惰,文章中用的修飾行的文辭太多了顯得不真實,全靠書本上說的來做事是書呆子。讀書可以補天賦的不足,經驗可以補充讀書的不足。

大概生來就有的才幹就像自然生長的花草,長的很亂,讀書了才能知道怎樣去修剪它的形狀,而書上說的,如果不用經驗來檢驗,就不適當。狡猾的人看不起讀書,不知道知識的人羨慕讀書,只有明智的人利用讀書。

但是書並不告訴妳她的用處是什麽,利用讀書的智慧不在書裏,而在書外,全靠自己觀察思考讀書的時候得到。讀書不可以存心質疑作者,不可以全信書上說的話,也不可以只抓住文章的幾句話來理解,而應該仔細思考。

書有可以稍微讀壹點的,又可以粗略讀大概內容的,少數的書要細細品味,學習寫法,化成自己的東西。換句話說,有的書只要讀壹部分,有的書只要讀大體意思,少數的要全讀,讀的時候要專心、不煩、堅持。

書也可以找人代替妳讀,拿他寫的摘要(概括主要內容的話),但是只能是題材不好或價值不高的書可以這樣做。不然的話,書提煉出概要就像水經過了蒸餾,沒有滋味了。 讀書讓人變得充實,討論讓人變得機智,作文讓人變得準確。

所以不常常寫作文的人壹定要記憶力特別強,不常常討論的人壹定要智商高,不常常讀書的人壹定要會欺騙的方法,才能讓他們的無知顯得有知識。讀歷史書讓人明智,讀詩歌讓人聰明,數學讓人思維周密,科學讓人深刻,關於道德的學說讓人沈穩莊重。

邏輯修辭的學問讓人善於辯論,凡是妳學的東西,都會對妳的性格有影響。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能通過適當的運動來改善壹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背,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

同樣道理,壹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數學稍不仔細就會出錯。缺乏分析判斷的人,他可以研習而上學,因為這門學問最講究細瑣的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案例。如此等等。這種心靈上的缺陷,都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改善。

擴展資料:

《論讀書》相關評論:

在讀書的意義和作用方面培根有十分精辟的論述:“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辨,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培根說:“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讀書像是修剪移栽。壹個沒有目標沒有重點盲目讀書的人,最終只能成為書的奴隸。”

讀書方法上培根註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壹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培根說:“有的書只要讀其中的壹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壹些好書則要反復地讀。

《培根論讀書》對讀書的意義、作用和方法都作了透徹的論述,今天,無論是讀書治學還是掌握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想,做到愛讀書,會讀書,這樣才能讀好書,才能學好知識

百度百科-論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