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雞鳴狗盜是什麽意思

雞鳴狗盜是什麽意思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雞鳴狗盜(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是壹個漢語成語,該成語出自於《史記·孟嘗君列傳》。該成語原意指學雞鳴叫以騙人,裝成狗的樣子盜竊;後來比喻低賤卑下的技能或行為,亦指具有這種技能或行為的人。在句子中壹般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孟嘗君客無所擇,皆善遇之。人人各自為孟嘗君親己。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涇陽君謄為質於齊,以求見孟嘗君。齊滑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蓋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

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此時孟嘗君有壹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遍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

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馳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

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嘗君出,乃還。始孟嘗君列此二人於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後,客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