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曠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出處]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2、怡然自得[yí rán zì dé]: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出處]《列子·黃帝》:“黃帝既悟;怡然自得。”
3、樂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很快樂,不思念蜀國。 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出處] 清·王韜《淞隱漫錄》:“如果沒於洪濤;獲此妙境;真覺此間樂不思蜀矣。”
4、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欣喜:快樂;若:好像;狂:失去控制。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出處]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5、喜上眉梢[xǐ shàng méi shāo]:喜悅的心情從眉眼上表現出來。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覺喜上眉梢。”
6、笑逐顏開[xiào zhú yán kāi]:逐:追隨;顏:臉面,面容;開:舒展開來。笑得使面容舒展開來。形容滿臉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母親方才轉憂為喜;笑逐顏開道:‘虧得兒子崢嶸有日;奮發有時。’”
7、喜不自勝[xǐ bù zì shèng]:勝:能承受。喜歡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興。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時,承夫人親自餞行,喜不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