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意思是隱藏才能,不使外露。寓意著要修繕自己的不足之處,提升內在的修養。
韜光養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是漢語的壹個成語,主要是隱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
韜光養晦出自《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遊處,未嘗有言。”
由於種種原因,韜光養晦在現代社會變成了壹個完全褒義的詞語。但在古代,韜光養晦是壹個中性詞,包含了兩層含義,壹方面,韜光養晦是壹種對自己的完善與反省;另壹方面,韜光養晦也包含了壹種消極的因素,即它是不作為的。
造句:
1.小王幾年來韜光養晦,積累了大量的知識。
2.聰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做個糊塗的精明人,韜光養晦,大智若愚。示弱巧妙地隱藏自己實力,得意不要忘形。抓小放大,難得小事糊塗有前途。
3.在外交方面,激進盲動給中國帶來的災難余痛猶存,韜光養晦的告誡言猶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