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高中語文成語辨析問題

高中語文成語辨析問題

高中語文成語辨析問題

文采風流 [拼音]wén cǎi fēng liú [釋義]橫溢的才華與瀟灑的風度。亦指才華橫溢與風度瀟灑的人物。 [出處]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清·惲敬《同遊海幢寺記》:“夫士大夫登朝之後,大都為世事牽挽,壹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風流、友朋意氣相尚。” [例句]英雄割據剖己矣,文采風流今尚存。杜甫

高中語文成語辨析 不負眾望與不孚眾望的意思?

不負眾望: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 褒義 不孚眾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貶義

高中語文成語題

A 恰當 紛紛呈現 美好的場面和事物紛紛在眼前呈現出來 。可圈可點:形容或稱贊壹切出色、精彩、值得稱道的事物。

B 披荊斬棘:比喻掃除前進中的困難和障礙或形容克服創業中的種種困難。用在此句顯然不當,可改用“迎風破浪”或“劈波斬浪”

C “不情之請”,客套話,不合情理的請求(向別人求助時稱自己的請求)。題中並非向 *** 求助,顯然與語境不符。

D 街談巷議,名詞。在本句中誤用為動詞。

高中語文詞義辨析

卑鄙惡劣--非常壞 “卑劣”突出卑鄙,貶義色彩要比“惡劣”重。

國家的重大事件(重大問題),泛指壹切跟國家有關的具體事情,尤指與政治有關的事--國家的重大政策 “國事”既可以指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事情,也可以指壹般的國家事務;而“國是”則專指國家決策、規劃等重大事務。“國事”是頗具口語色彩的詞,“國是”是用於書面語的文言詞。

實地觀察調查;致深刻地觀察--考較查驗;用壹定的標準來檢查衡量 前者註重事物,後者註重行為、活動。

定環境中給人某種強烈感覺的精神表現或現象--周圍的氣氛和情調 前者是指客觀,後者是指主觀。

高中語文成語總結

: 高中語文課文成語總結

內容: 老師可不可以給我總結壹下高中語文課文中出現的成語.

提交人: 陽光天藍 時間: 7/4/2005 23:20:28

主題: 較重

內容: 總結年級:高二 科目:語文 時間:7/4/2005 23:20:28 新3439057

老師可不可以給我總結壹下高中語文課文中出現的成語.

答:同學妳好,提供以下成語知識:

[成語知識壹]

高考試題中曾考過的“萬人空巷”“首當其沖”“炙手可熱”“莘莘學子”“差強人意”等成語,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用錯的成語。對成語的使用,由於很多時候人們已習非成是,這就給正確判斷帶來相當大的難度。下面梳理出在日常生活中極容易用錯的成語40例,供妳復習。同時,大家中依此思路,註意這類成語的用法,以不斷強化積累。

1 曾幾何時:表示“過去沒有多久”。常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

2 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學”為名詞,常誤作動詞。

3 不可理喻:指“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誤用為“不可思議”。

4 不以為然:指“不認為是正確的”。常誤用為“不以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無所謂”。

5 守株待兔:貶義詞,指“不主動努力,心存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常誤來形容公安幹警的機智。

6 耳提面命:褒義詞,形容師長殷切教導。常誤用為貶義詞。

7 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詞,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

9 蹉跎歲月:指虛度光陰。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

10 名噪壹時:指在當時很有名聲。常誤用為貶義詞。

11 始作俑者:指某種壞風氣的創始者。常誤用為貶指。

12 不勝其煩:貶義詞,指不能忍受其煩瑣。常誤用為“不厭其煩”。

13 腦無城府:指為人坦率,褒義詞。常誤用來形容“貶義詞”,貶義詞。

14 身無長物:指人貧困。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15 目無全牛:指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易誤作缺乏整體觀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藝高超,常誤用為形容自然景觀。相類似的還有“巧奪天工”。

17 求全責備:指對人苛求完善,後面不能帶賓語,與此類似的還有“漠不關心”。

18 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易誤用為形容人專心,沒有聽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20 卓爾不群:形容非常優秀,超出常人。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高超。易誤用為形容聽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易誤用為“進入”。

23 如坐春風: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與“景物”無關。

24 對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審問。易誤解為“爭論,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賓:特指夫妻相敬相愛。另有“舉案齊眉”。

26 走馬觀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後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

27 師心自用:形容固執已見,自以為是。易誤用為“善於學習借鑒,為我所用”。

28 安土重遷:安居故土,不願隨便遷往別處。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誅:形容罪大惡極,與“死有余辜”同義。易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30 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易誤解為“沒有成功”。

31 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於壞事)。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無所不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難或遭受挫折時能泰然處之,跟平常壹樣。與此類似的還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談(形容談論不倦或說話動聽)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誤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兩端:形容遲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易誤解為行為前後不壹致。

36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盤算,貶義詞。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心精力,費盡心力)。

37 側目而視:形容畏懼而又憤恨,易誤解為尊敬。

38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易和“鞭長莫及”(指力量達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張: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針、政策。易和“改弦易轍(比喻改變方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雲:不知說的是什麽,指語言紊亂或空洞,它指的是說話人。易誤解為“聽者沒有理解”。

[成語知識二]:易混淆的成語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倫不類: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著裝不得體。

2、魚目混珠:比喻拿假的東西冒充真的東西。

魚龍混雜: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壹起。

3、洋洋大觀:形容事物繁多、豐富多彩。

洋洋灑灑:形容文章或談話內容豐富、連續不斷。

4、春風化雨: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滿城風雨:非指自然界的風雨,而是比喻訊息壹經傳出,到處議論紛紛。

5、蹉跎歲月:虛度光陰與歲月。

崢嶸歲月:不平凡的歲月。

6、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褒義。

振振有詞: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說個不休。貶義。

7、學富五車:形容人讀書多,學問大。

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動聲色:不說話,不流露感情。形容態度鎮定。

無動於衷:心裏壹點也不受感動,壹點也不動心。

9、望其項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式)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趕不上。

10、息息相關:比喻關系密切。

休戚相關:比喻關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揚湯止沸: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釜底抽薪: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2、壹發而不可收:壹旦開始便不能停止。

壹發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成語知識三]:近義成語辨析

1 聳人聽聞 駭人聽聞:前者指“故意誇大或捏造事實使者震驚”,後者則指“事件本身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2 如虎添翼 為虎添翼:前者指“使強的更強”,壹般用於人或組織,帶褒義。後者比喻“給惡人做幫兇,助長惡人的勢力”,帶貶義。

3 養癰遺患 養虎遺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壞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還可以指人的錯誤或錯誤思想等。

4 無所不能 無所不為:前者是褒義詞,指“什麽事情都會做”;後者是貶義詞,形容“什麽壞事都幹得出”。

5 無微不至 無所不至:前者是褒義詞,指“待人細致周到,體貼入微”;後者是貶義詞,形容“做事無法無天”。

6 迫不及待 刻不容緩:二者都形容“緊迫、不能等待”。但前者用來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後者則形容事情緊迫,必須立即去做。

7 因勢利導 順水推舟:二者都有“順應趨勢辦事”之意。但前者用於褒義,偏重於“加以引導,使其走上正路”;後者為中性或貶義詞,偏重於“靈活改變原來的主張”。

8 披肝瀝膽 肝膽相照:二者都有“坦誠”意。但前者用於表示個人對集體、對祖國、對黨、對人民忠誠,後者用於表示同誌、朋友之間或組織之間的真心相見、坦誠相處。

9 貌合神離 同床異夢:二者都表示“表面關系不錯,實際有兩條心”之意。但前者可用於表示人或事物,用於人時偏重於“離心離德”;後者僅用於人,偏重於“各有打算”。

10 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二者都有“特別看待:之意。但前者是作橫向比較,表示看待某個人不同於壹般;後者是縱向比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11 望梅止渴 畫餅充饑: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雖有空想但無行動,後者表示雖有行動但不能解決問題。

12 色厲內茬 外強中幹:二者都指“外表強大而實質空虛”;但前者用於書面語,指精神狀態。後者常用於口語,指力量。

13 濫竽充數 魚目混珠: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但前者還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於人或物,也可表自謙。後者壹般用於物,不表自謙。

14 川流不息 絡繹不絕: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車馬、船只來往頻繁”。但前者表示往同壹方向,後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

15 渙然冰釋 煙消雲散 化為烏有 化為泡影:四個成語都表示“消失”,但它們適用的物件不同,依次為“嫌隙或誤會”、“事情或情緒”、“具體事物或念頭”、“希望與打算以及諾言”等。

16 視而不見 熟視無睹:兩詞均指“看見就像沒有看到壹樣”。但前者偏重於“不註意,不用心,看見就像沒有看見,或裝作沒看見”;後者偏重於“漫不經心,不重視”,並有“經常看見”之意,程度較深。

17 參差不齊 良莠不齊:二者都指“不整齊”。用於人,前者指水平不壹,後者指好人壞人本質有別。用於物,前者指高低長短不壹,後者指好事壞事混在壹起。

18 不脛而走 不翼而飛:二者都有可指“不經推廣宣傳就迅速傳播”,後者還可能指東西突然無故丟失。

19 步履維艱 寸步難行: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難”。便前者壹般只用於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後者還可以比喻處境困難。

20 飽經滄桑 飽經風霜:二者都可指閱歷深。但前者側重於“經歷許多世事變化”,後者側重於“經歷長期艱難困苦生活的磨煉”。

21 耳聞目睹 耳濡目染:二者都有“耳聽眼看”的意思。但前者強調親自看到親自聽到,突出其真實性。後者則強調經常看到聽到並不知不覺地受到深刻的影響。

22 背道而馳 南轅北轍: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後者指人的行為和目的相反。

23 不堪設想 不可思議: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適用於嚴重的、不良的後果,後者壹般適用於奇妙深奧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24 信口雌黃 信口開河:二者都指隨口亂說。但前者語意較重,指妄加評論、誣蔑和捏造事實;後者語意較輕,指說話不假思索或漫無邊際。

25 大海撈針 海底撈月:二者都指白花力氣。但前者比喻目的雖很難達到但仍有達到的可能性;後者指目的完全達不到,只是白費力氣。

求高中語文成語熟語大全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總結:成語、熟語的使用

1

、目無全牛:

《莊子

?

保養主》中說,壹個殺牛的人起初殺牛,眼球看到的是全牛,三

年往後,熟練了,動刀時只看見皮骨空隙,而看不到全牛。用來形容技藝已達到非常很熟練

的境地。本詞易誤用為貶義。

2

、天花亂墜信口開河:指說得極為悅耳,多指張大或不切合實際際。本詞只能用來形

容說。

3

、耳鬢廝磨:形容男性和女性鐘頭刻單純無邪,在壹塊兒玩耍。多指男性和女性間幼

時的感情好情誼。

4

、不能改動:高中語文基礎知識總結刊,去掉並改動,修改訂正。不可以去掉並改動

或修改訂正的輿論。形容文章或輿論的精當,無懈可擊。易誤用為貶義。

5

、大相徑庭:差,略微地。願意是很能振奮人,現多用來表達比人預想的好壹點,還

算讓人滿足。易曲解為

還不如人意

6

、彈冠相慶:

《漢書

?

王吉傳》

吉與貢禹為友,世稱

?

王陽在位,貢公彈冠

?

,言選擇

同也。

彈冠,撣去頭巾上塵土準備做官。後來用

彈冠相慶

指壹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

同夥也相互祝賀將有官可做,多用作貶義。運用時易弄錯情誼色彩。

7

、汗牛充棟:汗牛,用牛運送,使牛累得出汗;充棟,堆滿了房間。形容卷帙極多。

形容的物件僅指書。

8

、明天黃花:蘇軾詩《九日步韻王鞏》中有

彼此遇見無須忙歸去,明天黃花蝶也愁

句。原指重九節過後,菊花將要幹枯萎縮,便再也沒關系好玩賞的了。後來用

明天黃花

借喻已錯過新聞價值的報導或已錯過應時效用的事情。此成語易被想當然地誤寫成

昨日黃

9

、深孚人望:孚,使人相信和佩服。意思是深得眾人的信任和尊重。易誤用成

不負人

10

、卷土重來:指敗績後從新集後力氣再幹。也可寫文章

重整旗鼓

。此詞不可以用作

貶義。

11

信口雌黃:

指不照顧事情的真實情況地隨心瞎扯。

註意與

信口開河

差別開來,

口開河

也有隨意地瞎扯的意思,但

信口雌黃

詞意更重。

12

、費盡心機: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貶義。

13

、萬人空巷:

指每家每戶的人都從弄堂裏出來了,形容慶賀、熱烈歡迎等的盛大的狀

況。不可以曲解為

許多人都集中在家裏,故萬巷皆為空之意。

14

、不約而同:沒有事前交換意見而妳我見地或舉動絕對完全壹樣。本詞應與

不謀而

也只能做狀語不可以做謂語。

15

、無可非議:沒有啥子可以指斥的。應與

未可厚非

差別開來,

未可厚非

意為不可

以不為己甚斥責。前者表達言行絕對合情合理,後者表達雖有欠缺,不過可以原諒。

16

、莫衷壹是:

指大家看法不壹樣,

不可以得出完全壹樣的論斷。

運用時要註意主語不

可以是某獨自壹個人。

17

、鞭辟人裏:裏,內中;辟,精辟。形容能精辟解釋明白問題。運用時要註意語境,

不要輕易濫用。如:

他對這個問題的剖析很各個方面,可以說鞭辟入裏。

這壹句就因誤用

成語犯了前後不完全壹樣的毛病。

18

、刮目相待:

《二十四史

?

呂蒙傳》記述,吳國大將呂蒙服從孫權奉勸,在不得空的軍

隊事務中抽出時間念書,學問大進,獲得令人驚訝的績效。魯肅說:

士別三日,即當刮目

相待。

解釋明白要用新的目光來對待另外的人。註意本成語普通用來指對待另外的人獲得

的進步提高和績效。

高中語文成語復習教案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高中語文成語造句,高手進!急!

他這個人疑心重,沒事就愛捕風捉影,遇事總是杯弓蛇影,有問題的時候總是不求甚解,從不會剝繭抽絲去探索,況且他對自己的事總是避而不談,妳想用幾句話就感化他,簡直杯水車薪。

高中語文問題

我建議妳背幾個經典例子就好了,其他的多半是模式。

判斷句神馬的應該不成問題吧。

1.賓語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人沒有欺騙我,正確的語序應該是動詞接賓語,這個地方賓語前置了:余欺。

再如:而今安在哉?

安 這裏指哪裏。現在在哪裏呢?習慣性的語序是在安,這裏前置:安在

再如:夫晉,何厭之有?

之在這裏是賓語前置的標誌,語意是晉國有什麽滿足的呢?

類似的句子還有很多,比方 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翻譯為托自:托付自己)

惟兄嫂是依(是作為前置的標誌,翻譯成唯依兄嫂)

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翻譯成若我,像我這樣的)

2.狀語後置(又稱作介詞短語後置)

這個最常見了。比方

趙嘗五戰於秦,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標誌詞是 於 ,具體翻譯結合語境,比如:和,對,在。。。)

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以是標誌,翻譯的時候註意順序,因為它的能力給它命名,所以稱它是染溪。)

3.定語後置

比如淩萬頃之茫然(翻譯為淩茫然萬頃,之是後置的標誌,茫然作定語)

比如四海之大(翻譯為大四海這個語序),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翻譯成利爪牙,強筋骨)

比如。。。。。者,這個挺常見的,石之鏗然有聲者,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國之孺子之遊者等等

4.主謂倒裝

這個高中好像不太常見

比如甚矣,汝之不慧!(翻譯為 妳太不聰明了)

我暫時只想到這麽多,其他的比如省略句啊被動句啊應該不算難吧,註意翻譯的時候的語序就好了,該補充的補充完整。

關於新聞發表看法,嗯

首先是中心大意的概括主要是兩種:1.誰做了什麽事 2.誰怎麽了

如果是發散性的需要妳提出自己的觀點,按照主流的看法來吧。

敲詞敲的我誒。。呵呵,希望可以采納咯。童鞋,加油!

包括修辭手法

藝術手法 ,也稱“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壹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征、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註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抑揚結合、 象征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現手法的分析是壹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註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準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壹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 *** 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壹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誌,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誌、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象、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沈郁、悲慨、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