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求20個成語的 典故及翻譯 短點的

求20個成語的 典故及翻譯 短點的

1、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翻譯楚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壹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壹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壹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壹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壹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麽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2、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翻譯宋有壹個人怕他的菜苗不長而拔苗,晚上回來,對家人說:“今天苗病了,我幫助它長高。”他的兒子去看苗,苗已經死了。

3、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翻譯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壹只)狐貍。狐貍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掌管百獸的,現在妳吃掉我,就是違背天帝的命令。(如果)妳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妳前面行走,妳跟隨在我後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貍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壹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貍。

4、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壹壹聽之。處士逃。

翻譯齊宣王讓人吹竽,壹定要三百人壹起吹。南郭先生請求為齊宣王演奏,宣王很喜歡他,拿數百人的口糧來供養他。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繼位。他喜歡壹個壹個地聽獨奏,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5、黔驢技窮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應應然,莫相知。他日,驢壹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刻舟求劍

翻譯黔這個地方沒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壹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後卻沒有什麽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壹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當作了神奇的東西。於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地窺探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很小心謹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領。

壹天,驢子壹聲長鳴,老虎大為驚駭,頓時遠遠地逃跑;認為驢子將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懼。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好象沒有什麽特殊的本領似的;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後後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度更為隨便,碰擦闖蕩、沖撞冒犯它。

驢禁不住發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6、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翻譯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裏,墻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裏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7、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翻譯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壹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妳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壹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8、自相矛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譯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妳的矛,去刺妳的盾牌,會怎麽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9、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翻譯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壹棵大樹。壹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壹只兔子箭壹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壹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壹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壹頓了。”他拎著兔子壹邊往家走,壹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壹天什麽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10、南轅北轍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禦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翻譯魏王想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立刻)半路折回,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去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拜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壹個人,正駕著他的車往北面趕,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妳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麽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這幾樣越好,反而會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壹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壹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麽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壹樣的嗎?”

11、四面楚歌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翻譯項羽被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麽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麽多呢?”

12、胯下之辱

韓信少孤貧,有誌無力。釣魚於淮陰,寄食於漂母,母每日飯信。信曰:“後必重報。”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信嘗入市,被屠宰所欺,戲曰:“子能舍死,持刀殺我;如不能,出我胯下。”信不得已,俯過胯下,市人皆小信怯。後蕭何三薦於漢王,築壇拜信為大將,佐漢有功,封信為三齊王.

譯文韓信少年時很貧窮,有誌向但沒有力氣。在淮陰釣魚,靠壹個洗衣的老婆婆每天分飯給他吃。韓信說:“以後我壹定要好好報答妳。”洗衣婆婆很生氣,責備他:“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看妳像王孫公子,不忍妳挨餓,才給妳飯吃,那裏想妳重重報答!

”.韓信壹次上街,被屠宰欺負,屠宰調戲他:“妳不怕,就拿刀殺我;如果不能,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沒辦法,俯下身從屠宰胯下爬過去,街上的人都說韓信膽小懦弱。後來蕭何三次向漢王推薦韓信,並築高壇封韓信為大將。因其扶助漢朝有功,被封為三齊王。

13、壹傅眾咻

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壹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壹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譯文孟子對戴不勝說:“妳希望妳的君王賢明嗎?我明白告訴妳。這裏有位楚國官員,希望他的兒子會說齊國話,那麽,找齊國人來教呢,還是找楚國人來教呢?”載不勝回答道:“找齊國人來教。”孟子說:“壹個齊國人來教他,很多楚國人幹擾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說齊國話,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帶他在莊、嶽鬧市區住上幾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說楚國話,也是不可能的。妳說薛居州是個很好的人,讓他住在王宮中。如果在王宮裏,年齡大的、年齡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樣的好人,那麽君王同誰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宮裏,年齡大的、年齡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樣的好人,那麽君王同誰去做好事呢?壹個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麽樣呢?”

14、三人成虎

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壹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願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為知。”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譯文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壹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是兩個人說呢?”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龐蔥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龐蔥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說:“我知道該怎麽辦。”於是龐蔥告辭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裏。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

15、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趙且伐燕。蘇代①為燕謂患王②曰:"今者臣來過易水, 蚌③方出曝④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⑥其啄⑦。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⑧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⑨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註釋]

①[蘇代]蘇秦的弟弟,洛陽人,戰國時代的辯士。②[惠王]趙惠文王,名何。③[蚌(bang)蛤蜊

④[曝(pù)曬太陽。⑤[鷸(yù)]水鳥名,頭圓大,嘴長,長腿,常在水邊或田野捕吃小魚、小蟲和蝦類。⑥[柑(qidn)]夾住。⑦[喙(huì)]鳥嘴。⑧[禽]同"擒"。⑨[弊]疲憊,搞垮。"弊大眾"是使動用法。

[譯文]

趙國將要攻打燕國。蘇代替燕國對趙惠文王遊說:"剛才我來的時候路過易水,壹個蛤蜊正張開兩殼曬太陽, 鷸鳥啄食它的肉, 蛤蜊急忙並起兩殼夾住鷸鳥的嘴。鷸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個死蛤蜊。蛤蜊也對鷸鳥說:'今天妳的嘴出不去,明天妳的嘴出不去,就會有個死鷸。'他們倆誰也不肯相讓,結果漁人把它們壹起捉去了。現在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趙長久地相持不下,把兩方的軍民都搞得很疲憊,我很怕強大的秦國就會成為漁夫了。所以希望大王您能夠仔細地考慮這件事

啊!"趙惠文王說:"好。"伐燕這事就算罷休。

16、原文

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坐於幕下而啜之,盡壹杯。文侯謂睹師贊曰:“樂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贊對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誰不食!”樂羊既罷中山,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譯文

樂羊作為魏國的將領攻打中山國。當時他的兒子就在中山國內,中山國國君把他的兒子煮成人肉羹送給他。樂羊就坐在軍帳內端著肉羹喝了起來,壹杯全喝完了。魏文侯對睹師贊說:“樂羊為了我的國家,竟吃了自己兒子的肉。”睹師贊卻說:“連兒子的肉都吃了,還有誰的肉他不敢吃呢!”樂羊攻占中山國之後,魏文侯雖然獎賞了他的戰功,卻懷疑起他的心地來。

17、東海孝婦①

漢時,東海孝婦養姑甚謹②。姑曰:"婦養我勤苦。我已老,何惜餘年,久累年少。"遂自縊死。其女告官雲:"婦殺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③。孝婦不堪苦楚,自誣服之④。時於公為獄吏⑤,曰:"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徹⑥,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不得理,抱其獄詞⑦,哭於府而去。

自後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後太守至,於公曰:"孝婦不當死,前太守枉殺之,咎當在此。"太守即時身祭孝婦冢⑧,因表其墓⑨。天立雨,歲大熟。

長老傳雲:"孝婦名周青。青將死,車載十丈竹竿,以懸五幡⑩。立誓於眾曰:'青若有罪,願殺,血當順下;青若枉死,血當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黃,緣幡竹而上標(11),又緣幡而下雲。"

譯文:

據《漢書?於定國傳》記載:漢朝時,東海有壹個孝婦,很早就死了丈夫,又沒有兒子,但贍養婆婆非常周到,婆婆想讓她再嫁,但她堅決不肯。婆婆對鄰人說:“媳婦侍候我實在幸苦,我老了,拖累年輕人太久了,怎麽辦呢?”後來,婆婆就上吊自殺了。她的女兒就到官府告狀說:“那婦人殺了我母親。”官府就拘捕了孝婦,用刑具拷打懲處她,孝婦實在受不了那種痛苦,違心地被迫承認自己有罪。當時於公擔任獄吏,認為這個婦人贍養婆婆十多年,以孝順而出名,壹定不會殺人。太守不接受他的意見,於公爭辯而不被理會,就抱著那案件的供詞在太守住所痛哭後離去。太守最後殺了那婦人。

孝婦被殺後,郡中大旱,三年沒有下過雨。後任太守到任後,於公說:“孝婦不應當被判死刑,前任太守冤殺了她,過失就在這裏。”於是太守親自去祭奠孝婦的墓,在墓前刻石,表彰她的德行,天立即下起雨來,當年獲得豐收。從此人們非常敬重於公。

18、東家之子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裏,臣裏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壹分則太長,減之壹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壹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譯文

這段原文的大意是:天下的佳人沒有比得過楚國的,楚國的姣娘要算我家鄉的最好,我家鄉的美女之中最最拔尖的,就是我東鄰的壹位姑娘。這位姑娘,身材適度,不高不矮,臉色也天生好看,不用擦粉抹胭脂;眉毛、皮膚、腰身、牙齒,沒有壹處不美。她微微壹笑的時候,那漂亮更是難於形容,要讓陽城、下蔡那些花花公子見了,不著迷才怪呢!可是,這位“東家之女”,常常攀登墻頭來偷看我,已經整整三年,我至今還沒有接受她的顧盼呢。

19、 江郎才盡

《南史·江淹傳》:

“淹少以文章顯,晚節才思微退,雲為宣城太守時,罷歸。始泊禪靈寺渚,夜夢壹人自稱張景陽,謂曰:‘前以壹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淹探懷中得數尺與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盡!’顧見丘遲,謂曰:‘余此數尺,既無所用,以遺君。’自爾淹文章躓矣。

張景陽:張協,字景陽。

(江郎才盡:南齊詩人江淹,晚年才思減退,時人謂“江郎才盡”。南朝梁鐘嶸《詩品》中:“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壹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無色筆授之。爾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稱‘江郎才盡’。”亦省作“才盡”。)

郭璞,晉代詩人。

20、壹傅眾咻

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壹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壹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譯文

孟子對戴不勝說:“妳希望妳的君王賢明嗎?我明白告訴妳。這裏有位楚國官員,希望他的兒子會說齊國話,那麽,找齊國人來教呢,還是找楚國人來教呢?”載不勝回答道:“找齊國人來教。”孟子說:“壹個齊國人來教他,很多楚國人幹擾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說齊國話,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帶他在莊、嶽鬧市區住上幾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說楚國話,也是不可能的。妳說薛居州是個很好的人,讓他住在王宮中。如果在王宮裏,年齡大的、年齡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樣的好人,那麽君王同誰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宮裏,年齡大的、年齡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樣的好人,那麽君王同誰去做好事呢?壹個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麽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