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合集5篇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合集5篇

寓言 故事 在宏觀語義結構上具有轉喻特征,這使得同壹則寓言故事能夠生成不同的變體,喜歡中國 成語 的人們,多是被成語背後的寓言故事所折服。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關於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方便大家學習。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1

人面獸心的故事

楊朱特地請老子到家裏請教問題,老子給他將各種各樣的為人,聖人都是看心智的而不是看外表,凡人則看中人的外表。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都是蛇身人面,牛頭虎鼻,沒有人的外表。而夏桀、殷紂、魯桓、楚穆這些人面獸心的家夥危害人間。

人面獸心:面貌雖然是人,但心腸象野獸壹樣兇狠。形容為人兇殘卑鄙。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2

壹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壹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壹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妳派援兵,妳壹言不發,可妳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壹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壹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壹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壹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3

專心致誌

從前有壹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壹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壹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壹個卻不這樣,他認為 學下棋 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裏,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裏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壹只鴻雁,美餐壹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壹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壹個名師傳授,但是,壹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壹個卻沒學到壹點本事.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4

濫竽充數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 愛好 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壹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壹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壹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裏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壹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壹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麽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壹天又壹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壹樣,認為300人壹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布了壹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壹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壹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壹時,騙不了壹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壹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壹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壹切考驗。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5

暗箭傷人

春秋時,鄭國的鄭莊公得到魯國和齊國的支持,計劃討伐許國。(許國是壹個小國,在今河南許昌市。鄭國在許國的北邊,今河南的新鄭就是它當時的都城。)

件事情在《左傳·隱公十壹年》裏有記載。那年夏天,五月裏,鄭莊公在宮前檢閱部隊,發派兵車。壹位老將軍潁[yǐng]叔考和壹位青年將軍公孫子都,為了爭奪兵車吵了起來。潁叔考是壹員勇將,他不服老,拉起兵車轉身就跑;公孫子都向來瞧不起人,當然不肯相讓,拔起長戟飛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潁叔考早已不見人影了。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間,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潁叔考奮勇當先,爬上了城頭。公孫子都眼看潁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裏更加忌妒起來,便抽出箭來對準潁叔考就是壹箭,只見這位勇敢的老將軍壹個跟鬥摔了下來。另壹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叔考是被許國兵殺死的,連忙拾起大旗,指揮士兵繼續戰鬥,終於把城攻破。鄭軍全部入了城,許國的國君許莊公逃亡到了衛國。許國的土地於是並入了鄭國的版圖。

象公孫子都那樣趁人不備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傷人”。不過,作為成語卻並不限指以暗箭為兇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裏伺機傷害別人的,都可叫做“暗箭傷人”。這裏不妨講壹講關於宋朝人劉攽[bīn]的故事。

劉攽,字貢父,據說頗有文才,尤其精於歷史的研究,曾參加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的編寫工作。宋朝邵博的《聞見後錄》中有他的壹段故事,看來此人還相當幽默。故事說:

有壹次,有壹位“中司”(官名,即“禦史中丞”,專負彈劾監察之責)想發動同僚攻擊某人。有人問劉攽,某人是否真有什麽劣跡,中司竟要鳴鼓攻之。劉攽很冷淡的回答道:“中司自可鳴鼓兒,老夫難為暗箭子!”

這裏所謂的“暗箭子”,也就是暗害他人的冷箭。劉攽不願意參與暗害他人的陰謀勾當,所以他說不充當暗箭子。(關於“鳴鼓”的 典故 ,可以參看“鳴鼓而攻”)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6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戰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打算出兵攻打燕國。

為了避免壹場國破家亡的戰亂,燕國的蘇代跑到趙國去求見趙惠文王,以遊說趙與燕兩相和好、***同抗秦。蘇代對惠文王說:

“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壹只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壹天出了太陽,河岸上十分暖和,於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曬太陽。河蚌只覺得渾身舒服極了,它懶洋洋地打起瞌睡來。這時,壹只鷸鳥飛過來,悄悄落在河蚌的身邊,很快地用長長的尖嘴伸過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壹驚醒,迅速用力把蚌殼壹合,將鷸的尖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河蚌說:

“我看妳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妳就會被幹死、曬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壹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強硬地說:

“我看妳能餓多長時間!我今天不松開妳的嘴,明天也不松開妳的嘴,妳就會在這裏被餓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壹只死鷸了。”

兩個小東西就這樣對抗著,誰也不肯相讓,真有要拼個同歸於盡的架式。

這時,壹位漁人走過來,十分輕易地就撿了個便宜,把蚌和鷸都捉住,滿心高興地趕回家去。

蘇代的故事剛壹講完,趙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著自己的腦袋說:

“多謝先生的啟發,如果我們小國間自相殘殺,讓秦國從中得利,那我們跟這故事裏剛愎自用的鷸和蚌又有什麽區別呢?”

於是,趙王取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從這則寓言我們應該認識到,有頭腦的人不論幹什麽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壹下,權衡利弊得失後再行動。否則,為了壹點點恩怨、矛盾而互相爭鬥,必定會做出鷸蚌相爭的蠢事來。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7

亡羊補牢

從前有壹個牧民,養了幾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壹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壹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現羊少了壹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裏鉆了進來,把壹只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幹什麽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壹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鉆進羊圈,又叼走了壹只羊。

這位牧民很後悔沒有認直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采取補救 措施 。於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合集5篇相關 文章 :

★ 寓言故事的成語最新合集5篇

★ 來自寓言的成語故事5篇

★ 寓言故事的成語匯總5篇

★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2020匯集

★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匯總

★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匯總大全

★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2020精選

★ 寓言故事的成語合集大全

★ 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7篇

★ 源於寓言故事的經典成語有哪些